。
“方今世界,优胜劣败,弱者先绝,中国地广人众,物阜民丰,若能取法日本,自强振作,或有一线生机,与列强并存于地球,如若不然,日本之今日,即中国之未来也。”
这个是大概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角度讲地,希望中国能够快些振兴,免得被开除了地球的“球籍”。
那个时候的中国报纸,能够报导这样激切的言论,呼吁国家变革图存,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孙纲注意到,这些报纸好多都是后世的史书中称为“维新派”的人士办地,因为,他看见了有的报纸上面有梁启等人的名字。
他这才想起来,现在是189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
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戊戌变法”,是不是快要开始了?
因为孙纲介入到这个时代的关系,让中国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场以自强图存为目标的政治改革运动,也可以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会以怎样地形式爆?又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地结果?
他现在想不出来。
“孝乌大才,就没在报纸上表些什么文章吗?”孙纲向江穆齐问道,
“有,就读于邑庠时,曾经写过一篇《中国国体浅议》,让提督学政大人给痛骂了一顿,”江穆齐苦笑了一声,说道,“孝乌一气之下去海外游学,遍访泰西诸国及日本,归国后又写过一篇《日本明治维新之我见》和《泰西诸国政体简介》,登在了《国闻报》上,也曾轰动一时,可功名也就此没了。”
听了他的话孙纲不由得叹息了一声,中国几千年地科举制度展到了今天,已经走到了尽头,完全成为了八股文人进身仕途的敲门砖,江穆齐这种“异类”,当然不会见容于他们了。
这种“变态”的科举制度不但扼杀了中国内部的“人才激励机能”,也把中国的教育制度带进了死胡同,如果不加以改变的话,将会危害到整个中国社会。
可想改变的话,应该如何着手呢?
从穿越来这个时代到现在,他已经养成了凡事深思熟虑“谋而后动”的习惯,科举制度在中国扎根太深,如果动作过猛,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会受到强烈的反噬。
“孝乌写的这些文章,等什么时候给我看看吧。”孙纲对江穆齐说道,他想从他的文章中也许能得到些什么提示。
“自当奉与大人。”江穆齐微微一笑,目光落在倾听他们谈话的金舜姬身上,好象想起了什么,对孙纲说道,“听说英国同意让朝鲜派代表参加会议,可朝鲜国王还在日本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