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表现无会给德国6军以相当大的启示作用。
事实上,在德国人眼里无论兵力和兵器都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国6军在战争一开始居然和俄军打起了“阵地战”,确实是让施利芬和好多德国将军没有想到的。
但很队大量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在战场上给俄军造成的毁灭性伤亡,给施利芬和众多的德国将领甚至于威廉皇帝陛下上了极为生动的一课。
一位德事观察员在报告中这样写道:“……中队防守的阵地上每隔不远就有一个配备马克沁重机枪的阵地。……当中国的机枪手们向蜂拥而上的俄国士兵开火的时候,只能看到一片又一片的弹雨,俄国士兵遇上了,立刻就会被打成蜂窝一样,……这些杀人机器在开动时,仿佛农民在田地里割草一样,……我承认,俄国士兵十分勇敢,可他们动的勇猛的集团冲锋在中队的马克沁机枪面前,完全失效,等待他们的结果,只有死亡。……我写下这些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对马克沁机枪在战斗中的作用产生足够的重视,不要让我们的战士在未来的战争中也陷入到和俄国士兵一样的悲惨境地。……”
象类似的报告还有很多,施利芬敏锐的从这些报告当中,嗅到了非同寻常的气息。
而威廉皇帝陛下显然受到的“刺激”要更大,在接到报告的当天,他就开始过问德国6军的机枪配备情况,并且批准了6军将领要求在军队当中大量装备马克沁重机枪的建议。
而中队用飞艇对进攻海兰泡要塞的俄军实施了成功的轰炸的战例也使得德国6军要求配备“可用于远程轰炸作战的大型齐柏林式飞艇”,这个计划同样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批准。
同皇帝陛下对于中队的先进兵器的过度关注相比,施利芬和总参谋部的将军们注意的则是更多的细节。
这些在遥远的东方生的战斗表明,战争的方式正在生着深刻的变化。
在防御作战已经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况下,中队下一步还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中队在防御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么,中队在进攻的时候,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
如果换上是德国目前处于中国现在的位置,面对数量上处于优势的敌人,未来的德国,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战斗?
“尼基是舍不得给他那支叫花子一样的军队配备这么多的机枪的,”皇帝的声音让施利芬的从思绪回到了现实当中,“我现在很难想象,俄国人怎么面对中国人的反击。”
“中队虽然战斗力较强,但他们的数量有限,”施利芬说道,“按照我们的估算,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