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住了最初被俄军撕裂的破口,并重新巩固了南部防线。但即使这样。由于凡尔登战役使东线德军得不到更多的兵力,到了6月底,曾经被寄以很大希望的1916年德奥联军进攻意大利的作战行动的失败已经显而易见。特伦蒂诺的攻势被迫停止。鲁登道夫曾叹息着说,“凡尔登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消蚀性的溃疡!”在东线的这场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奥联军差不多损失了3ooooo人,而俄军则付出了惊人的1oooooo人的巨大伤亡代价!
一些学者在回顾俄罗斯帝国在崩溃前所动的这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富有成果的大规模攻势时指出,如果不是中国提供给了俄国所需要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这些东西全部是英国和法国“埋单”),勃罗西洛夫率领的俄军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中国本来可以向俄国提供数量远远高于他们已经提供给俄国的装备和物资,但中国却并没有这么做,虽然中国事实上完全有这个能力。
一些人认为,出于中国和德国的传统友谊,尽管俄国的战争需要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但中国的政治家们出于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不愿意让俄国对德国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才采取了这样的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俄国因战争产生的大规模“需求”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国内工业的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俄国的贸易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在东线的战斗最为紧张的时刻,中国完全可以提供给俄军足以装备上百万军队的武器和所需要的物资,而且这些援助都是由英国和法国出资购买的。但这些物资和武器装备都是分批在不同时间交付的,中国每一次向俄国提供的物资通常只能满足1o到15个师的需要,很多学者常常从中国当时的工业产能不足这一块找原因,而事实上当时中国已经在内地各省兴建了大量的新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生产能力相比东北原来的工业区和沿海地带的老工业区丝毫不差,说中国当时的工业产能不足,无力在短时间内完成英法给俄国的大量军事订货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很多学者忽视了另外一个不太明显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战略角度考虑,中国事实上根本不希望俄国战胜德国。
假如俄国在得到了中国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之后,真的战胜了德国,解除了来自于西方的威胁,那么强大起来的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方面胜利的情况下,肯定会转过头来试图恢复因华俄战争失败而失去的领土和太平洋入海口,甚至可以援引协约国的条约联合英国和法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