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向,他躺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英军步兵们被一个接一个的打倒在地。
两名英军士兵试图再架起一支反坦克射器,但是还没有等到他们完成那个可笑而笨拙的射动作,便被华军坦克机枪射出的子弹打成筛子。
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劳伦斯少校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在这样弹雨纷飞的战场上,“苏格兰弓弩”实在不怎么好用。
这种被称为“苏格兰弓弩”的武器是英国在战争期间研制的piat反坦克射器。在战争爆后,由于德军和华军的坦克威胁,英国人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武器。但当时的英国人对反坦克火箭弹还一无所知。而守旧者有守旧者的办法,为了尽早摆脱被动的局面,英国人依靠自身的技术设计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类似于迫击炮的弹射性反坦克武器,即在锡兰战场上广泛使用的“步兵反坦克射器”(简称piat)。
piat的结构比反坦克火箭筒要复杂许多,抛射器本身分为前筒和后筒两个部分。前筒由钢板弯曲成型,长度为25o毫米,前筒上半部分完全敞开,口部有一道加强箍,后部下方开设有一个泄气孔。后筒是一根直径76毫米、长7oo毫米的无缝钢管,下方有握把和机闸,内装射组件,大型扳机安装在机匣左侧,而不是正下方。后筒上部焊接有表尺座和准星座,后筒尾部设有t形肩托,后筒内主要容纳一个质量相当大的主栓体和主弹簧。
piat射9o毫米破甲弹,其外形与火箭弹很相像,尾翼共4片,外有一圈尾环,用以保持弹体飞行时的稳定。射药管装在尾管顶部,是射时的动力来源。该弹垂直破甲威力为1oo毫米,对德军坦克和华军坦克侧后部位还是具有很大威胁的。
piat的射原理和采用自由枪机的冲锋枪类似,实际上相当于一支大型的“斯登”冲锋枪,射击前需要拉开强力的“复进弹簧”,使“惯性枪机”退到最后面的位置。扣下扳机后,“惯性枪机”击打弹头底火,火药气体膨胀一方面将弹头射出去,一方面使“惯性枪机”停止前进,然后开始克服强力的“复进弹簧”复进,再次处于待位置。由于火药气体的能量被弹簧和惯性枪机的势能抵消,使piat基本上没有后坐力。与中国和美国采用的火箭筒相比,piat在射时不会产生尾焰,可以在狭窄密闭空间**击,也不会有火箭弹的浓密尾迹而暴露射手位置。
但是要拉开这个“强力复进弹簧”需要相当的体力,弹簧拉力达到了9o公斤。其待击过程类似于冷兵器时代的弩(如中国古代的“蹶张”弩),因此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