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德国人要把我们当成敌人,而是希特勒先生和赞同他这个主张的一小撮人。”副总理周骧予摇了摇头,说道,“并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象他们的元首这么想的,至少这位给咱们通风报信的戈林元帅就不是。”
“没错,德国党卫军的立场会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但德国国防军是肯定不愿意把咱们当成敌人的。”总参谋长单轲威上将也说道,“他们和咱们军队的关系太密切了,这个大弯,他们不会这么容易的就拐过来。”
“不过,在英国人投降后,德国人并没有马上要求引渡战犯,而是忙于接收英军的武器装备,而英国人竟然也十分配合,英国海军主力舰队目前已经陆续驶抵德国港口,竟没有一人违抗军令将军舰自沉,”副总理文恒说道,“这里面的玄机,现在应该是很好解释了。”
“德国海军的情况和陆军差不多,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他们哪怕就是把英国舰队全收编了,也不会考虑同咱们开战。”单轲威笑了笑,说道,“别忘了,咱们还有‘大杀器’呢。”
“他们已经得到了咱们的帮助,以他们的技术,原子弹还是不成问题的,”文恒说道,“虽然说他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把这东西扔到咱们头上。”
“话虽如此,但在德国出现的这个苗头却是非常危险的。”谭延恺说道,“我们必须要在它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扼杀掉才行。”
“正象老周说的,德国人并不全是疯子,”副总理刘绍基说道,“如果那位元首先生想要和咱们华夏开战,德国国内必当先爆发内乱。”
“爆发内乱?这话怎么说?”听了刘绍基的话,一直没有作声的孙纲突然问道。
“总统熟知历史典故,《三国演义》里的邓艾钟会伐蜀后的结局,总统还记得吗?”刘绍基笑了笑,反问道。
“看我说得对不对。”看到孙纲眼中的疑惑之色,谭延恺微微一笑,说道:“钟会出师伐蜀之时,邵梯疑钟会有异志,密谓司马昭防之,司马昭则曰:‘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钟会即有异志,蜀人败后丧胆,安能助之?魏人得胜思归,亦不会从会而反,更不足虑。’邵悌拜服。现在德国的情况,亦即此类也。”
“是这样,当时看明白钟邓二将结局的不止一人。”谈起历史,周骧予也来了兴趣,“钟会出师之时,人皆称羡,魏相国参军刘寔微笑不语,太尉王祥见其冷笑,就马上执其手而问之曰:‘钟邓二人,此去可平蜀乎?’刘寔曰:‘破蜀必矣,但恐皆不得还都耳。’王祥问其故,刘寔但笑而不答,祥遂不复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