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被拉到前线去了,田地没人耕种,自然导致粮食越打越少。
其实路途损耗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还是劳动力脱产。
要是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保证将士既能在前线打仗,后方还有足够的人种田。
那国家就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可以无限制对外扩张。
但这在古代,是绝对没法实现的。
张燕在这次谈判中,取了巧,谈到了粮秣损耗问题。
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百万黑山人口,并不是人人都要上前线作战。
他们有不少民众,是自给自足的。
你这是百万人,又不是百万兵。
怎么能把军事上的问题一并放在这上面讨论呢?
“……这不是河南所能负担的。”
李翊斩钉截铁的回复张燕,拒绝了他开出的条件。
而这自然也在张燕的预料之中,便问:
“那么郯侯能给出多少粮秣?”
“……三十万斛,这是河南所能给出的极限了,既是如此,我也得先请示刘将军。”
“李某自己做不得数。”
李翊信誓旦旦,故作为难。
显得这三十斛粮食,都已经是他咬紧牙关,下定很大决心才同意给的。
张燕牵唇一笑。
“这三十万斛粮秣,只怕不够前线将士打仗的。”
“九十万斛如何?”
“……不行,四十万斛,不能再多了。”
“若不然,河南情愿单打独斗,独自对抗袁绍。”
“至于足下麾下渠帅,任其自去耳,与我何干?”
李翊表现出强硬的态势。
仿佛自己所开出的这个条件,张燕不接受的话,他便要宣告谈判破裂了。
虽然两人的谈话时间不长,但流速却十分缓慢。
两人的大脑都在飞快旋转,拼命试探对方的底线。
尤其是张燕,他眯起眼眸,绞尽脑汁思考这究竟是不是李翊的底线?
这是一个商场谈判理论。
即当你走进商店时,买一件心仪已久的商品。
但它的价格却高出了你的预期,你知道这个价格肯定虚高。
你自己有一个最高能接受的价格,并且你也知道店主肯定也有一个最低能接受的价格。
通过讨价还价,你不仅想让商品价格低到你的预期,并且要尽可能接近店主的最低价。
因为越接近,你就省得越多。
而店主正好相反,
他想让商品价格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