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背后有一大票势力。
尤其打河南这么一大块蛋糕,要是将来打赢了。
自己的意见没被袁绍采纳,那他和他手下那帮兄弟怎么分红,怎么抢夺话语权?
所以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甚至可以扣帽子玩。
管你军心会不会动摇,最好是动摇,然后按我的方案来。
以我的主导,去将来分红河南的遗产。
所以你就会发现袁绍团队的人,与其它阵营不同。
其他阵营谋士劝谏自家领导,都是先捧一下领导,然后开导他说,
您做得对,不过如果我们这样做或许会更好。
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来保住领导面子的同时,提出正确的意见。
但袁营的人不会,他直接告诉袁绍你那套方法不对呀等等。
你就得按我的方法来。
可问题是都已经拍板决定了,怎么可能朝令夕改,说不打就不打呢?
但这不妨碍人家没完没了的跟你说,你得按我的来,你个笨蛋,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现在的方案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预期。
当然,虽然都说袁绍好谋无断,但他作为优势方,其实都是咋选咋有理。
真正选择有难度的,其实是劣势的一方。
反观河南这边呢?
拿曹操来说,他自家的派系就比较单一了。
武将关键岗位全是谯县老家人。
文官关键岗位全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文官集团。
颍川、谯县分掌两个文武方面,谁也掐不上谁。
到了决策层面,甭管你有几万人嘚嘚,再热闹也没用。
因为最后永远是曹操和荀彧,人家一把手、二把手开小会定。
谁说也不好使,因为各自降得住手下的兄弟。
曹氏、夏侯氏这帮掌兵权的将领,他们只听曹操的。
就算有再多人劝曹操求和不能打。
但只要曹操作为谯县总代表,荀彧作为颍川总代表,确定方向之后。
所有人都会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向前看了。
因为大哥都发话了,小弟们自然要听。
最后肯定是会给咱分红的,不会亏待咱们。
你眼光再好能有大哥好使吗?
大哥说打,那肯定有大哥的道理。
反正最后大伙儿分钱的时候,都有份儿。
刘营这边也是同理。
虽然刘备如今手下的武将已不在少数,但真正掌握主要兵权的还是他本人,以及关羽、张飞、赵云、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