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土地给消化了。
失去土地的是他们,真正该急的,要来进攻的,也该是他们。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虽然袁绍连失两员大将,但从整体战线上来看,却是在不断推进的。
所以任谁站在袁绍的视角来看,都是希望尽快扩大战果的。
袁绍怒叱田丰道:
“先前沮授慢我军心,汝安敢又如此!”
于是命人将田丰锁了,打入狱内,待他扫平河南之后,再一并处理沮授、田丰。
于是下令,将剩下十一万大军,尽数发往至官渡前线。
至官渡后,分东西南北,周围安营。
细作探报虚实,将消息传回曹营。
时曹操已领兵赶至夏侯惇大营处,夏侯惇的军营扎在了最前线,与关羽的大营并头挨着。
两边都派出了心腹之将,至最前线据守,为的就是表明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
曹操闻说袁绍领十一万大军到来,震惊不已,忙差人问:
“玄德来了没有?”
虽然赶过来前,曹操稳如老狗,但当真正赶到前线见着袁绍大军后,内心还是很慌的。
少时,人报刘备已经领军赶来支援了。
曹操这才宽心,即领了麾下文武,邀刘备过来商议军事。
常言道,一力降十会。
任凭河南军有多勇猛,曹操、刘备有多明略。
但有一个现实,是不能忽略的。
那就是袁绍有十一万人,整整十一万的可战之兵。
每一个人都能投入到战场中来。
曹操有一万人,刘备有一万人,李翊从青州带过来一万人。
总计是三万人。
须注意的是,
不论是袁绍的十一万人,还是曹刘的三万人,都仅仅只是官渡前线的对峙人数。
并不是两边只能动员出这么多人。
袁绍大举南下,分兵占据了其他郡县,以及本土留守的兵马,少说还有二十万可动员之众。
而曹操、刘备除了官渡前线外,各自都还有几万人在据守要紧之处。
刘备的兵马要比曹操更多,但他刚打下青州,拉长了纵深,也不得不留人镇守。
当听闻袁绍仅在官渡一县,便带了足足十一万人过来时。
不论是曹兵还是刘兵,都深感震惊,不少人更是面露惧色。
道理也很简单,若袁绍官渡一县都能动员这么多人,那袁绍能在其他地方动员多少人?
这场仗,他们真的能打赢吗?
底层士兵只管吃饭杀敌,一应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