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大喜,按住刘晔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
“子扬,吾正等你此话。”
啊?
刘晔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君侯,你该不会是想让我——”
“……小晔啊。”
李翊坐回帅帐上,语重心长地对刘晔说道。
“……这里没有外人,汝之年齿幼我许多,我且唤你一声小晔。”
在李翊原来工作单位,他一直都是这么叫人的。
现在肯敞开心腹的这样喊刘晔,当然是要……
李翊仅仅以一个前辈的身份,掏心掏肺地对刘晔说道:
“子虽早附明主,然春秋尚浅。”
“昔萧何不轻曹参,韩信亦重陈平。”
“翊常欲擢尔,奈主公谓尔缺雷霆手段耳。”
“今观征辽之役,确见尔柔有余而刚不足。”
“莫若留镇玄菟,可乎?”
说着,李翊执起刘晔之手。
“吾亦知辽东苦寒,非徐州繁庶。”
“然板荡识忠臣,疾风知劲草。”
“社稷需尔经略,黎庶待尔安辑,此正丈夫建功之时也!”
“待三载考绩,吾当奏请调还。”
“届时功名富贵,岂非囊中之物?”
“……你看是如何?”
李翊口灿如莲,说了一大堆话来劝导刘晔。
刘晔算是明智之人了,但被李翊一通忽悠,竟有些天旋地转。
因为李翊说的这番话,
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语调声气,都与以往不同。
刘晔跟李翊共事这么久了,还从未见过李翊这样说话。
难不成他真是对我寄予了厚望?
李翊最后来了一段大白话:
“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
“你要是想留在辽东,我立马上报徐州。”
“你要是不想留,那我也可以带你回冀州。”
此言一出,刘晔不知为何,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似的。
竟意外听出了李翊的潜台词——
“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懂不起吗)
“你要是想留在辽东,我立马上报徐州。”(你最好赶快说你要留在辽东,别浪费我时间)
“你要是不想留,那我也可以带你回冀州。”(你要是敢说回冀州,那你的好日子后面还长着呢)
虽然李翊没有明说,但刘晔总觉得李翊就是这个意思。
当即郑重地向李翊拱手拜道:
“明公之教,晔虽愚钝,敢不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