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黄忠乃何等样人?敢与吾同列乎?”
关羽一甩袖子,轻哼道:
“大丈夫岂可与老卒为伍!”
历史上的关羽其实也不肯与黄忠并列,理由就是大丈夫不能跟老兵同列。
从这里也能看出,《演义》的内容有多bug。
《演义》里虚构了关公战长沙的故事。
这时候关羽其实就已经与黄忠惺惺相惜了。
怎么后面关羽就跟不认识黄忠一样,吐槽他是老卒呢?
说到底啊,
历史上的关羽跟黄忠还是交际太少了,两人根本不熟。
而关羽本身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他完全有理由瞧不上黄忠。
你比如说关羽他一人独镇荆州,是个统帅级别的人物。
在关羽眼里,黄忠只不过是一个冲锋陷阵的老兵罢了。
就算是拿黄忠引以为傲的勇武来说。
关羽那是突入万军丛中,斩颜良首级。
不比你黄忠阵斩身边就四百精兵的夏侯渊拉风吗?
所以在关羽视角,黄忠是哪哪不如自己,还是个老卒。
却要跟自己并列为四将。
那关羽心有不甘,也是人之常情啊。
只是关羽是直肠子,喜欢把自己的不满给直接表现出来罢了。
毕竟他人在荆襄,也没亲眼目睹过黄忠斩夏侯的威风八面啊。
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
“关遥闻之,恐必不悦。”
意思就是张飞、马超那是亲眼见证了黄忠定军山斩夏侯的,他们肯定服黄忠。
而关羽隔得远,心中肯定会不服。
“……将军此言差矣。”
陈登劝道,“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
“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陈平亦是亡命后至。”
“然论及班列,韩信居上,也未尝闻说萧、曹以此为怨。”
“今齐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室。”
“与关将军视同一体,亲如兄弟。”
“将军即齐王,齐王即将军也。”
“将军又岂是与诸人同哉?”
“将军既受齐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
“但相为惜此举动,恐将来后悔耳!”
关公闻言大悟,拜谢陈登道:
“某适才不明,幸得有元龙开导。”
“若非足下高见,几误大事也。”
陈登暗想,大王都已经封了,我不劝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