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缺失独自拼搏、争取成功的勇气。老幺们的志向总是远大的,但是志向远大的人却往往性情懒惰。懒惰是壮志冲天与勇气不足的混合体:志向过于远大往往不太现实。老幺有时强调自己没有任何理想,因为他希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超过他人,他们不希望自己受到任何约束,自高自大。我们同时也能理解,周围的人都比他年长,比他强大,比他有阅历,可见老幺背负着巨大的自卑感。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也存在特有的问题。他的竞争对手不是兄弟姐妹,而是父亲。独生子女都会得到母亲特殊的宠爱,母亲怕失去他,想让他时时刻刻成长在自己的保护之下。因此他们会产生“恋母情结”,他们就像母亲的影子一样,整日和母亲相伴,甚至排斥他们的父亲。不过,只要父母同心协力,让孩子的关注力分散在两个人身上,这种情况将不会发生。但是,一般而言,父亲与孩子的联系总是少于母亲的。独生子女有时会表现出和老大相似的情形:他希望战胜父亲,而且喜欢与年长者共事。
独生子女对于是否会有弟弟妹妹出生心生忧虑。如果有人说:“你应该有个小弟弟或小\_妹妹。”他将十分难过。他希望自己永远处于焦点位置,他认为这是他应该得到的权利。一旦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他就感到忍无可忍。若在日后他失去了焦点的位置,各种考验便随之而来。如果孩子成长在一个万事小心、患得患失的家庭中,同样会对他的成长有所影响。如果父母因为身\_体条件失去生育能力,我们只能尽力帮他们处理好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但在具有生育能力的家庭,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也会存在。这些父母通常胆小悲观,没有勇气承担更多子女的经济负担,致使家庭氛围压抑,孩子为此深受影响。
如果几个孩子出生的时间间隔较大,那么独生子女的特征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体现,此情况并不乐观。经常有人提问:“一个家庭要养育子女,其年龄间隔几年最好?年龄相差少点好,还是多点好?”我个人认为,间隔三年左右最好。当孩子三岁时再有弟弟、妹妹出生,那他已懂得一些合作精神,也能理解一个家庭不一定只有一个孩子。但他此时如果只有一两岁,这个道理就无法讲通,他也难以理解我们的意愿,我们因此也不能引导他的心理情绪,让他来面对这个现实。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男孩,其他的是女孩,那么这个男孩的境遇也很艰难。假如白天父亲在外,那他就生活在一个女性的包围圈中。他眼中所见只有母亲、姐妹,或许也有女仆,他发现自己与众不同,备感孤独。特别是,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