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夏鸿升所支教的村子,正就是那极其偏远之山区啊!
曾近自己支教的时候,教育局给发的被子硬的不行,只好自己找地方给弹一下,黑心棉也得盖着舒服些是呗……算了,心酸往事不要再提。
不过,夏鸿升所想要做出来的,却不是这种弹棉花的工具。
使用这种工具弹棉花,太慢,效率太低,一个人一天下来,能弹出来**斤棉花就算是多的了。
夏鸿升想要做出来的,是在那个村落这种所见到的另外一种弹棉花的工具――木箱式弹花车。
原理其实跟那个差不多,但是是将棉花盛入木箱,侧边有木轮,通过牲畜拉动木轮,使棉花在木箱中得到快速的弹动。这种木箱式的弹花车,一人一天下来能弹出来两百多斤棉花来,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听村里用木箱弹花车给村里人弹棉花的老人说,她那木箱弹花车还是古董,是清朝留下来的。夏鸿升眼馋了老久,后来才听说她家那清朝的老古董,早就在****的时候被砸了。这个是后来她老头子担心自己去的早,她没有了营生过不成,所以又给做的。老太太糊涂了,给搅浑了。不过,老头子的未雨绸缪显然是高明了。老头子大她许多,过世的早,这老人就靠着这木箱弹花车,养活了七八个儿女,如今依然在为村人服务着。
这个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夏鸿升也见过实物,见过它是如何工作的,所以还原出来,算不得难事。
关键在棉纺机。
现如今的纺车,比起后世里面的机械,自然是没得比。可若是放在这个时代,却也是领先的。无论是手摇式还是脚踏式,如今已经普及,使用十分广泛。特别是脚踏式,腾出来了双手,提升了效率,如今捻线织布都是靠它。
不过,夏鸿升想做的,是那种可以用来大规模进行纺织生产的大纺织机。从飞梭,到做棉纱的珍妮纺纱机,再到织布的水力大纺车……
水力大纺车,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织布的效率提高了无数倍,不过,也限制了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但是即便如此,它也似乎是蒸汽机出现之前,最为先进的纺织机形式了。
夏鸿升想要做出来的,就是这种水力大纺车。
通过水力捻丝,通过水力带动大转轮。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只有两到三枚,最多的,也只有五枚。而水力大纺车上面,至少有几十个锭子。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倘若这几种东西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