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内斗内耗,对社稷对国家没有好处,一旦新政实行,举国上下,君臣百姓,都必须统一意识,让新法在大宋各个乡村农户落地生根。”
“最后还有朝廷对地方的监管力度问题,民间对新法的风评问题,士商集团如何约束等问题,这些细节都可以留到日后慢慢讨论,以新政为基础,逐渐出台针对新政漏洞的制衡政策。”
赵孝骞一口气说完,有些口干舌燥,端起酒杯灌了一口酒。
这是他第一次完整第将自己治国的纲领说出来,不算太全面,算是一个总纲,未来大宋数十年的战略方向。
章惇愣愣地看着他,心中愈发震撼。
不得不承认,这份治国纲领很完善,很成熟。
如果照此执行,尽量避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和阻挠,最后实现了,那么未来的大宋毫无疑问将成为不逊唐朝贞观和开元的盛世江山。
君臣足以名垂青史,被后人瞻仰赞颂。而未来的大宋,也将达到国力的巅峰,没有之一。
原本因为权力和利益不得不选择与赵孝骞联盟,此刻的章惇却突然对他感到心悦诚服,暗暗庆幸自己站对了队,他真的遇到了一位睿智务实且富有远见的圣明君主。
赵孝骞提出的这些建议,含金量很高,至少在如今这个时代,皇帝和朝廷是不可能让官员下放到乡村基层了解农民疾苦,考核政策利弊的。
但赵孝骞就是提出来了,而且真的打算实行。
大宋的官僚体系很臃肿,冗官冗员现象很严重,最大的毒瘤就是所谓的“寄禄官”,没有实权,不用上班打卡,但朝廷每年还要支出庞大的俸禄供养他们。
若能落实官员下放民间这个政策,或许能顺手把“寄禄官”的问题也解决了,总之就是,有能力者,踏实做事者上位,不作为者罢免。
章惇在心里默默将赵孝骞刚才说的话仔细回味了一遍,突然起身面朝赵孝骞长揖一礼。
“殿下有治国大才,臣心悦诚服,此生愿为殿下驱使。”
赵孝骞颇感意外地看着他,这是章惇第一次在他面前自称“臣”,看来章惇确实已从心底里认同了他这个未来的大宋皇帝。
赵孝骞看着章惇诚挚的表情,语重心长地道:“章相公,国之大事,不是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做成的,任何朝代都不会有这样的英雄,长路漫漫,道阻且长,愿你我同心同德,把这件事做好。”
“臣愿为殿下,为大宋社稷死而后已。”
赵孝骞笑了,主动端起酒杯。
“来,章相公,今晚你我何妨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