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机和李甜甜说说话……
一边思考一边进入空间,就发现了空间的状况。
只见十多株半人高的茄子矮株上,挂满了成人巴掌大的长条茄子,果实累累,紫莹莹的,粗略数一数,一颗植株上面能有十多根茄子,还有更多的掩藏在茄子叶底下看不见身影。有几颗茄子生得低矮些,根部几乎要垂到地上去,茄子边上还开着紫色的小花,引来一群蜜蜂嗡嗡嗡的采蜜。
猛一看过去,空间好似多出了两排淡紫色的海洋,让人眼前一亮,心里油然而生一股强烈的丰收满足感。
竟然成熟了!!
那岂不是今天就能赚到第一桶金?!谢黎震惊之余心道:还好他没去销假,不然都发现不了这个情况。
他很有耐心地将成熟的茄子全都摘了下来,排列好,用麻绳扎上,暂时放在空间的竹屋里,又另外抱着十来根茄子出了空间,用一个蛇皮袋装着,准备带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掉赚些钱。
去镇上有两小时路程,走过去不是不行,只是太累了,没必要。
谢黎打算去村里找人借车。
在原主的记忆里,村里有两家人有自行车,一户是大队长李建国家,一户是村西的李大生家。
和李建国对新自行车的爱惜不同,李大生家的凤凰自行车是买的二手货,七成新,时常借给十里八村的人骑。当然,这是有代价的,知情识趣的人借用了他的自行车多少会给些补偿,或者是粮食,或者是票证,还有的直接给钱,也算是潜规则下人尽皆知的创收了,只是与人方便,所以一直也没人举报。
村里人表示理解,一辆自行车在这个年代可是好几百块的大件,就算是二手也要一两百块。买得起这个,还能缺东西?就是一个意思罢了,总不能什么都不给,天天占着人家的自行车,村里没有这么不要脸的人。
谢黎也知道这个规矩,摸了摸兜里的钱,走出知青点。
他到了李大生家,时间还早,难得这一家人刚准备出门上工,还没走,他说明来意。
李大生还没结婚,家里就四口人,看了眼自己身后的爸妈和爷爷,露出为难的表情,显然是不想借车给谢黎,但是最后还是借了,只是一脸担心,再三叮嘱谢黎小心骑车,别磕到车子,然后看了看时间,不放心地匆匆走出门要去上工。
谢黎也没在意,冲一步三回头的青年道了谢,和他反方向离开了。
因为发生过外地来的知青没东西吃,饿极了,组团偷生产队玉米的事情,村里人对知青的看法普遍不太好。谢黎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李大生还愿意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