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见过孙军门吗?”
“见了。旨意是沈某去传达的。沈某还向孙军门说起了都督向圣上建言起复他的事情。”
“这麽说,孙军门知道本都督了?”
“当然,岂止是知道,孙军门对都督开镇金海,屡败清虏的事情早有所闻,一再询问都督的近况。”
“哦,呵呵,等将来天下太平了,本都督也希望有机会,与孙军门把酒言欢啊!”
杨振听说孙传庭知道自己,心中相当高兴,他没有见过孙传庭,所有对於孙传庭的了解,都来自明末的史料。
对於这位悲剧英雄,杨振非常敬重,知道如果崇祯皇帝真的知人善任、善於用人的话,明末的局面并非注定就是一盘Si棋。
想到这里,杨振脸上的喜sE渐渐淡去,再次回覆了既有的庄重淡定。
“沈先生,既然你见过了孙军门,那麽对此人,你有何观感?”
“观感麽,此人坚韧,强y,也可说是执拗。沈某人很担心,孙军门到任以後,难以与同僚相处,甚至於依然会违逆圣意,顶撞圣上。”
“沈先生,如果,本都督说的是如果,如果孙军门违逆了圣意,却赢得了剿贼的胜利,你认为孙军门是应当治罪,还是应当褒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沈先生也是知兵之人,岂能在此事上含糊?”
“可是,一旦违逆了圣意,即使战场获胜,意义又何在呢?”
“呵呵,这也正是本都督一直敬重孙军门的地方!”
其实,眼前的这个沈迅,跟陈新甲、张若麒、马绍愉本质上是一类人。
他们全都没有实际上的从军或者治军的经验,甚至都没有在边塞地区的中低层文官位置上任过职。
只不过因为读过几本兵书,上书议论过几次兵事,便略微有些知兵之名,然後在某些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兵部,从此就开始对战事指手画脚起来了。
在这一点上,杨振眼前的这个沈迅,跟兵部那几个纸上谈兵的官员没有什麽根本的区别。
只不过当着沈迅本人的面儿,杨振也不好拉下脸面指出这一点,只好y着头皮夸他是知兵之人。
同时以此为名捧着他,让他接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基本道理。
“好了,不说这些了。不论怎样,孙军门获释复出,再得重用,中州战场又多一位柱石g城,终归是个喜讯,此事能成也多亏陈本兵与沈先生居中说话,将来中州形势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