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走,程煜正好去北边的城门找找赵半甯,他可没忘记还得找守城的营兵问问塔城近半个月来有没有什么戏班杂技班之类的团队进城,孙守义昨晚回屋前丢下这么一句没头没脑的话,程煜是一定要认真对待的。
坐在骡子上,程煜也不着急,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孙守义为什么会说有戏班进程就一定是发丘中郎将了呢?
其实藏身在戏班里倒是好理解,发丘中郎将在明朝这会儿,还没能学习到先进的印度技术,是以先天挑选后天培养,总之能够成为发丘中郎将的,几乎就没有身高超过一米五的。但又不会特别矮,毕竟干这行对于体力和力量也还是有些要求。
正如孙守义所言,年轻些的话,还能装一装孩童,可现任的发丘中郎将四五十岁的人了,再如何装嫩也不会有什么少年感,于是藏在戏班里就是个很容易背人耳目的方法了。这个戏班说的并不是清朝中期徽班进京之后的那种戏班,说的是各种杂耍以及皮影戏木偶戏之类的东西,总之就是一帮江湖卖艺的人凑起来的一个班子。这种班子,很少有人员全都固定的,大部分都是走南闯北,随时有人新加入,也随时会有人告辞退出。但不管如何,演一场拿一场的钱,不上场就相当于你不在这个班子里。对于发丘中郎将来说,他们本身有发丘指和缩骨功在身,想要冒充个杂耍艺人是绝对没问题的,甚至于几乎所有的戏班都不会拒绝拥有这种技艺的人加入,缩骨功一旦施展起来,把身体团成一个球在台上滚来滚去,虽然不可能作为压轴或者大轴的节目,但是安排在中间,却是可以非常好的调动观众的积极性的手段。
是以藏身其中好理解,可如果有戏班就一定是发丘中郎将,这程煜就不敢苟同了。
毕竟人家戏班要去哪儿都是他们自己决定的,发丘中郎将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改变那么多江湖艺人的决定,只能是搭顺风车,可想要确定搭上一个直奔塔城的戏班,怕是也没那么容易吧,真要遇到了,只能说是发丘中郎将的运气太好。
平时无所谓,发丘中郎将同样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随便找个戏班加入,走到哪儿算哪儿。反正戏班肯定都是往人口多以及比较富有的地方去,只有在这种地方才有人花钱捧他们的场么,而这种地方的周边,自然出现大墓的几率也会比较高。可现在那位发丘中郎将就是直奔着塔城来的,想遇着个那么合适的戏班,应该没那么容易吧。
孙守义说的很肯定,而在这方面,孙守义比程煜也不知道强了多少,那根本是塔城的程煜和现代社会的程煜都不了解的东西啊。
琢磨了半天也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