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仿佛又是太极。太极从未有过这般飘渺,真人不露相,看去不闻不问的杨洛在太极的天赋堪称惊人,这样的阵势说明他在在十三式小架有了很大的突破。
杨洛逐渐逼近叶河图,脚下的梧桐树叶自由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波浪,杨洛的身形没有停止,脚下的变化同样在演变,伴随他的每一次移动,梧桐树叶就会飘舞一次。
叶河图眼睛微微眯起,看出一些名堂来了。
杨氏太极能够让杨洛展示出如今这副风采,这一辈的年轻人中,无人能及,这是叶河图在会太极的所有人中,见到最有神采的一人,这也难怪他是杨东篱的儿子。中国当代太极第一人的杨东篱,自然能够教出更为出彩的儿子。
同样的一式太极,在不同人中心有着各自的感悟。正因为感悟不同,所以施展出来的招式也是大不一样。
杨洛手中没有任何掌风,轻飘飘地向叶河图攻来,叶河图酝酿已久的一式终于出动。
太极十三式,有大架小架之别。大架是大多数人走的路子,小架则是少数天赋异禀的人选择的路,小架的杨氏太极,和大架太极的区别很大。大架是传统的套路,不需要太多感悟,只要按着原路走,自然能够略有小成。而小架则是按照原番套路,自行感悟,每一式,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衍变,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
叶河图的故宫交给杨棋的一式“八风不动”,正是杨氏太极的小架十三式。完全靠自我感悟,最终能够想通的杨棋,属于他的那一式“八风不动”和叶河图交给他的可以说是不尽相同。
叶河图只肯留给杨棋一式太极,不是吝啬,要是杨棋不能领悟到三十年前的正统杨家太极中的那份神髓,就算他教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
同样杨家,学的同样是太极,杨洛和杨棋两人的差别天壤。
叶河图左手划圈,右手出拳,一心不能二用,但这一式完全是自然发挥,不需要刻意而为之。
杨洛向叶河图的左侧袭来,被叶河图的太极圆弧卸掉大半的力度,一击不成,再度袭向叶河图的右侧,凑巧碰撞叶河图的一拳,手掌挨着叶河图的拳头,柔和地抵挡住叶河图拳中的暗劲,四两拨千斤,太极便是如此。
但是叶河图的拳中,并没有暗劲迸发,他岂会不知道太极的妙处。能够领悟杨氏太极的精髓,学会所有架势的叶河图,不会笨到想要强势地用刚猛劲道对付杨洛,用太极以柔克刚的道理早已被他验证。
化拳为爪,扯住杨洛的掌心,顺势一拉。
叶河图等待的正是这个突变,契机一到,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