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里减轻负担”这几个字,又一次精准地戳中了吴建国的软肋。
他想起张阿妹那张怨妇脸,再看看女儿这副“懂事”又“上进”的模样,心里顿时有了决断。
吴建国行!只要你真有这个本事,爸就支持你!
吴建国一拍大腿。
吴建国需要我做什么?去学校找老师吗?
吴珊珊需要您在申请书上签个字就行。剩下的,我自己去跟老师和校长说。
吴珊珊早就料到他会同意,从书包里拿出了早就写好的申请书。
吴建国看着那份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申请书,心里对女儿的佩服又多了几分。
这丫头,做什么事都谋定而后动,滴水不漏。
将来,必成大器!
他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拿到了“令箭”的吴珊珊,一刻也没有耽搁。
但在此之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做,便是去感谢宋莹阿姨。
算起来,她给那家知名文学杂志《萌芽》投稿,已经快一年了。
从一开始的小心试探,投些短篇的豆腐块,到后来胆子大了,开始连载一篇以知青下乡为背景,杂糅了悬疑和纯爱元素的小说,每个月都能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稿费。
在这个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传说的年代,她靠着稿费,已经悄悄攒下了一个小金库。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宋莹阿姨的帮助。
她投稿时留的地址和姓名,都是宋莹阿姨家的。
每个月稿费单和样刊寄过来,宋莹阿姨都会妥帖地替她收好,等她放学了再悄悄拿给她。
为了这事,吴珊珊没少承情。
她不好直接给钱,这年头人情比钱重,直接给钱反而伤感情。
于是,她便时常从自己的芥子空间里,拿出一些这个年代稀罕,但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的东西,作为谢礼。
比如,用精细白米磨成的米粉;又或者,是几块用料扎实的、带着浓郁奶香的奶糖;有时候甚至是一小块腌制好的腊肉,挂在通风处,能吃上好一阵子。
借口有时候是说杂志社寄来的,有时候说是她找编辑帮忙给弄的。
一开始,宋莹说什么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