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的学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会根据君主的喜好,随意解读孔子的思想。”
“这也是为何几千年来,关于孔子思想的解读,有那么多版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什么别人的解读都是错的,只有他才真正掌握了孔子学问,其实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这话实在太过于赤裸裸,以至于朱标都有些无法接受。
马钰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笑道:
“不用觉得难以接受,包括我在内,解读孔子的真正原因,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
“孔子不过是一张虎皮,一个堵住所有人嘴巴的幌子。”
“但是不论我们如何解读,都绕不开‘仁’这个字。”
“之前我说过,孔子的仁是一种境界。”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境界也是不一样的,感悟到的东西自然也有所不同。”
“所以,只要不脱离‘仁’这个范畴,我们的解读都是对孔子思想的延续和拓展。”
“关于孔子思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解读,还有个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生产关系改变。”
“这些新解读,其实也是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关系。”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孔子、儒家、华夏文明,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朱标松了口气,这个解释容易接受多了,也让他心里好受了不少。
安抚过他之后,马钰再次将话题拉回: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方才的话往下说。”
“儒家确实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不要因此把儒生这个群体,看的多么高尚多么了不起。”
“他们不过是打着孔子和儒家的幌子,谋求利益的人罢了。”
“所以他们迎合君主,但又反过来制约君主。”
“君主强势的时候他们就蛰伏、就迎合。”
“君主弱势的时候,他们就反过来用礼法绑架君主。”
“汉人是华夏文明的主体,所以汉人王朝往往会采用儒家的礼法制度治国。”
“部分蛮夷族群建立的政权,也会渐渐的被儒家同化,儒生们都可以从中获取利益。”
“可是蒙元不同于之前所有的异族政权。”
“他太强大了,蒙古帝国堪称人类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
“其实力之强悍,堪称举世无匹。”
“所以他们是骄傲的,对自己族群的制度文化也非常自信。”
“在他们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