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
“功臣们没几个是儒生出身,对儒家也就没有什么认同感。”
朱元璋眼睛里浮现出笑意,追问道:“还有吗?”
朱标想了想,说道:“我在想,能不能将这种局面保持更长时间。”
“但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功臣子弟生来享有权力,又很容易腐化。”
“到时候他们不但起不到制衡文臣的作用,还会反过来掣肘朝廷。”
“所以想要长时间依靠他们,好像也不可行。”
朱元璋赞许的道:“你能想到这些,咱很高兴。”
“不过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事实上咱们真正的依仗是兵权。”
“只要兵权在咱们手里抓着,儒生不管怎么折腾,都跳不出咱们的手掌心。”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是不是就简单的多了。”
朱标眼睛一亮,高兴的道:“是了是了,我懂了,谢谢爹教诲。”
抓兵权的方法就很多了,至少比保持功臣集团的纯洁性要简单太多。
啥?你问有兵权为啥就不怕文官夺权?
先问问军队手里的大刀片子再说。
朱元璋接着说道:“马钰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今日我们碰到的难题,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事情。”
“你没事的时候就多翻翻史书,说不定就能找到答案了。”
“是。”朱标欣然受教。
又聊了一会儿,他就告退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终于绷不住了:
“哈哈……看看,这就是咱的儿子,和咱一样聪明。”
马皇后也是一脸欣慰,这孩子真的是打哪看都让人满意啊。
就在这时,大太监孙福突然来报:
“陛下、娘娘,捷报……常大将军的捷报……”
朱元璋‘噌’的从椅子上站起,激动的道:
“快呈上来。”
天知道这些天他是多么的担心,熬了这多天终于有情报传回了。
而且还是捷报。
孙福小心的将奏疏奉上,朱元璋一把夺过,迅速扫了一遍。
“哈哈……好好好,伯仁和思本果然没有让咱失望。”
马皇后凑过来扫了一眼,也是大喜:
“攻克元上都,荡平燕云敌寇,元朝再无复起的可能,天下定矣。”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是啊,天下定矣。伯仁和思本立下泼天大功,咱要重重的赏赐他们。”
之后夫妻俩又详细的将战报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