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
朱元璋恨恨的道:“全杀了太便宜他们了,要让他们生生世世遭受折磨。”
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动,道:
“有了,就贬为贱民,然后全部送去挖矿,咱要让他们家族在折磨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常遇春也连连点头道:“这个主意好,挖矿又累又苦又危险。”
“用不了几年,他们家的人就能死绝了。”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怎么弄死蒲氏,然后才将话题拉回来。
朱元璋接着说道:“若想做到方才咱们说的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你觉得有必要吗?”
常遇春说道:“我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我就知道,蒲寿庚一个胡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大明没道理做不到。”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可是蒲寿庚最后背叛了啊。”
常遇春顿时明白他在顾虑什么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事实上他也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气氛都烘托到这了,他不回答也不行。
思索良久才开口说道:“马钰曾经说过安史之乱。”
“很多人都认为,安禄山是胡人,所以才会叛乱。”
“但马钰却认为,安禄山叛变和他是什么人没有关系。”
“天下精锐半数都掌握在他手里,就算换一个汉人在他的位置上,依然会叛乱。”
“蒲寿庚的事情其实也差不多。”
“南宋将东南海防交给一个人负责,又缺乏对其的制约手段。”
“蒲氏背叛几乎是必然。”
“大明只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可以了。”
“将水师分成好几支,大家互不统属,统兵将领的家眷都在京中为质。”
“如此种种措施下来,可保水师忠诚。”
听完他的分析,朱元璋含笑道:“分析的如此透彻,还引经据典,咱真的要对伯仁刮目相看了。”
事实上,这个道理他岂能不知。
只是主动与外界交流,还要组建并外派庞大的水师,维护海路安全。
有违他对事物的认知,所以需要别人的肯定。
常遇春的话,作用甚至还要超过了徐达、李善长等人。
至于原因……
连常遇春这样的猛将都知道的事情,大概率就是正确答案。
所以,组建水师主动向外,是正确的选择。
水师这样的东西都弄了,那么西域战略就更不用提了。
不为别的,仅仅是钳制草原,就足以让大明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