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他们依附的是世家。”
“世家消亡后,他们依附于宗族。”
朱标恍然大悟:“所以你一直强调,要拓展衙门的职能,就是和宗族抢夺百姓的依附关系。”
马钰颔首道:“不完全是,不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朝廷管的越多,宗族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但一个族群的构建,光有依附关系还不行。”
“百姓能依附于大明,也能依附于别的蛮夷政权。”
“真正要构建一个族群,需要一个纽带。”
“没有这个纽带,终归只是一盘散沙。”
朱标精神一振,终于说到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你以为大明该以何为纽带?”
马钰肯定的道:“文化。”
文化?
这个回答让朱标有些失望,他本以为马钰会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思想。
没想到还是老生常谈。
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就算马钰凭空想出一种新概念作为纽带,难道就真的能适用大明吗?
反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切实可行的。
但这么做也有难题。
“文化为纽带倒也不是不行,但之前你也说过,只有读过书的人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感。”
“普通人大多是没机会读书的,要如何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文化来源于哪里?”
不等朱标回答,他自顾自的说道:“来源于历史。”
“先让百姓泛泛的了解历史,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叫汉人,为什么叫华夏。”
“至于你刚才问题的,如何让普通人了解这些。”
“其实很简单,歌颂英雄。”
“按照朝代顺序,每个时期挑选两三个英雄人物,或者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将其编写成故事,然后以说书的方式,将故事讲给百姓听。”
“枯燥的历史大家很难记住,但鲜活的历史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
“而英雄是一个族群最重要的精神承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我们族群的英雄被广为传颂的时候,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十年才会有效果。”
“可一旦完成,就能从最基层构建族群意识。”
“到时候就算我们的族群再次陷入低谷,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