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快速飞舞起来,欢乐如被从梦想中唤醒,整个大厅再次变花的海洋。
只是欢乐维持了不到三分半,随着钢琴前的一声带着凝重色彩的音符被砸响,舞台画风忽地一变。
第三乐章,最缓板,沉重的引子从升c到b到升a最后重重地落在升g,钢琴迈着艰难的步伐,在唐小星的缓慢的双手下,一步一步向下。
巨大的压迫感与刚才第二乐章的尾声形成了强烈对比,向着台下缓缓逼近。
附点的留白如同灵魂的沉思,唐小星用fff的演奏将其注入音乐中。
听着耳边蓄意的酝酿在自己的双手掌控中完成了完美爆发,唐小星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关于二三乐章的连接,她一直都存有疑惑,她始终弹不出那种一步从梦中惊醒的感觉。
马丁教授在叙四中的情绪铺垫给了她灵感,借助李老师关于强弱对比的讲解,她在这一刻终于将她所想象的感觉演奏出来了。
她做到了,做到的同时她也更加明晰,所谓对比,有且只能是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完成。
两个乐章之间,是作曲家打不断的乐思。
换句话说,作曲家的乐思里,没有哪个角落是孤立存在的,如果有,它也应该合理地出现在音乐当中。
再次落指,唐小星的动作和表情都柔和了许多,音乐仿佛一下轻飘飘地来到了半空中。
祥和的中段令人充满对温馨的向往,与之引子带来的情绪再次产生了反差。
带着点夜曲的特征,整个第三乐章的在两次静与动的对比间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冗长的甜美。
唐小星扎实不失灵动的音色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脱俗的美,尽管她与生俱来的样貌之美是来自世俗。
一位美丽的少女演奏钢琴本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再加上肖邦如此动人的旋律,舞台此刻已经变成了一道明媚的风景。
李安当然不会认为唐小星在两个乐章之间的强弱处理是自己下午讲课的功劳,尽管那十二点教学点是他实实在在看见的。
抛开这一点不谈,他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真的了不起。
道理谁都懂,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东西通常都不太值钱,知道与做到之间,本就隔着一堵天然的高墙。
天赋是什么,天赋就是有的人生来就在墙的另一边。
当终章来临,唐小星再度以极强的力度进入,瞬间将第三乐章的宁静甜美气氛击破。
紧随其后的是暗流涌动的旋律接踵而至,如纵生的藤蔓一般无限的向着荒漠的边缘生长蔓延。
忽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