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强?
而且当他们强了或弱了之后,独奏家依然表达不满意,最后还得由指挥在其中翻译。
甚至有些时候指挥都不能完全理解独奏家到底要什么?
你特喵的到底要哪样?!真有指挥会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心里暗骂。
而李安把所有问题都简化了。
“麻烦小提老师在这里连续三五小节保持强烈力度。”
小提就喜欢这种人,老师不老师的也不重要,你把需求说清楚就行了。
这不就清楚了吗?
连续五小节,范围有了。
强烈,这不力度也清晰了,比起用“强”这一个字,再加上一个烈,连音乐情绪都有了。
最后,持续,状态也有了。
持续保持强烈的情绪拉奏五小节,这不一目了然。
再比如:
“双簧管老师这里可以吹得再开阔一点吗?”
开阔,多么明确的要求。
它实际上要表达的是需要一种将空间感增大的感觉。
“没问题李老师。”
众人笑,不知不觉间大家也跟着唐千峰一起叫李老师了。
“您可别,叫我小李就好。”
大家叫李安老师可不全是因为唐千峰也叫李老师,就比如这位单簧管乐手,面对李安提出的要求,他完全可以点点头就行了。
很简单,李安得到了他的认可。
他之前就经历过一次,也是这种情况,一位国内的一个钢琴家,业界颇有名气,需要他吹的声音大一点。
结果就是一个字——大。
他吹大了,钢琴家摇头。
然后他又吹了一种大,钢琴家还是摇头。
结果最后钢琴家的意思是这里需要一种扩散的感觉。
气不气人。
而李安只用了三个字,开阔点,他就完全明白自己要怎么做了。
这位小李老师是真不简单。
如果上半场排练大家对李安还只停留在钢琴家,那么下半场他们对李安的印象已经来到——艺术家。
也只有艺术家的想象力才能用只言片语将音乐画面描绘出来。
说得再直白点,因为李安已经对着一切有了清晰的画面,所以他才能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那么请问这些全部藏在总谱里的细枝末节是怎么被李安提炼成画面的?
答案对于每一个人都再简单不过,李安老师做足了功课。
能把自己的声部弄明白,那是钢琴家。
能把一首作品的所有声部弄明白,这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