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船连接在一起,继而形成了一片乌云压城的样子,其上士卒往来,皆是如履平地,像是回到了陆地之上一样。
而这样子的“铁索连环”也着实是让士卒们觉着新奇,新奇之余,所有人也都明白,在已经解决了眩晕症的情况下,大战恐怕就在眼前了。
.... .....
继嗣八年,冬,十一月二十九日。
赤壁周围的几个较为重要的城市,全都出现了三方兵马,其中大将张辽、关羽分别率领一支队伍前往侧面包抄。
两汉方面认为在这种必胜的情况下,不能够给他们留任何的情面,所以派遣大军前去。
但出乎意料的是,大乾方面对此却是早有应对。
张辽在江陵之地遇到了董卓麾下大将,也同样是大乾上将军的吕布,吕布所携带的,则是在边境凉州横压一切的“西凉铁骑”;而关羽则是遇到了携带着强大骑兵的“白马义从”,其首领同样是大乾将军,赵云赵子龙。
三方于是对峙。
而在另外一方面的当阳、长坂之地,也都是遇到了双方的军队士卒。
在赤壁这里的大战还未曾打响的时候,其余地方的小型战斗已经开始打了,这是一场足以记入史册、留存后世的战争。
其波及的人群之广,涉及到的地方之大,伤亡之惨重,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也是足以位列前茅的。
而后世之中有一部分人对此战、或者说对于间接导致了这一场战争的“陈氏”持怀疑意见——即,他们认为,九战之约真的有意见吗?
若是没有九战之约,是否这一场大战不会发生?
当然,对于这一个说法,历史中同样是有不少人对此进行否决,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势来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出来了一个结局——即便是没有九战之约,赤壁之战也一定会发生。
甚至若非是九战之约,赤壁之战后的中原伤亡只会更加惨重。
在那些专家、历史学家的推理之中,没有了陈氏制衡的赤壁之战大概会彻底的导致三国谁也无法奈何的了谁,天下在短时间内再也不会有一统的趋势!
而这一次则是不同。
在赤壁之战后,两汉颓废,甚至到了最后合二为一,都不能够阻挡大乾的锐气——这也同样是打击了两汉内部的权贵势力,让他们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去进行“化生”。
历史学界中的大部分人,对于这一场战争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 .....
继嗣七年,冬,腊月十三。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