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处于一个高位格的层次。
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东汉。
因为皇帝的年幼,所以外戚势力再次抬头——但这一次,却没有形成外戚之祸以及巫蛊之乱,因为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他们的头上都多了一把长剑。
一把锋利无比的长剑。
所以他们哪怕是争斗不休,也不敢真的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也不敢过分的鱼肉百姓。
是的,是不敢过分的鱼肉百姓,而不是不敢鱼肉百姓。
对于这一点,陈氏的人看法也各有不同。
一部分陈氏子弟认为,天下之人应当是如同水一般清澈,鱼肉百姓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够发生,这样子的人都应该杀掉。
而另外一部分陈氏子弟则是认为,人和水不同,无论是换做谁来,都不可能完全的做到为民为天下,一定是会有自己的私欲的。
这是一个人一定会有的东西。
因为人不是没有感情的木制傀儡。
在政治的妥协艺术之中,陈氏最后达成了最终的看法——设立一个限度。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不能够只有黑色和白色,因为陈氏可以控制自己,但却无法控制其他人。
他们必须是允许有灰色的存在。
但这个灰色,必定是要在某个限度之内。
在这个限度之内的,陈氏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个限度之外的,陈氏便要彻底的睁开自己的眼睛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别哭,也别闹。
这成为了一种“潜在规则”。
而因为陈氏的这个“潜在规则”的存在,东汉的黔首们生活较之原版本的也好了不少,至少是提高了两三个档次。
在和帝末年的时候,大司农便已经培育出来了新的“玉米”、“红薯”、“土豆”的粮食作物种子,这三种从殷商大陆远渡重洋而来的粮食作物种子在经过大司农的培育之后,产量十分可观。
也正是因此, 大汉虽然依旧还没有达到当年光武帝所立下的让人人都能吃上饭的宏愿,但却也算是民生安泰、国泰民安。
粮食作物种子的出现,以及和帝之后安帝大力开垦北疆以及南越之地的种植,使得大批量的中原百姓南下迁徙,使得东北以及南越之地成为了大汉的粮仓。
至此,大汉完成了三个粮仓的建设与开垦。
分别是东北粮仓,中原粮仓,以及南越粮仓。
这三个地带都十分适合种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地面,都十分适合耕种,成为大汉的粮仓也就不奇怪了。
安帝在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