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亘古不变的沉静。
这桩事,从根子上论,确是佛门理亏在先,此事他心知肚明。
可那又如何?
佛门自开创以来,又何曾吃过亏?
想那封神一役,看似道门大兴,阐截二教争锋,可他佛门却在其中左右逢源,悄然度走了三千红尘客,又得了无数阐教门人转投而来,一举奠定了日后大兴的根基。
此乃佛门之智。
此后的岁月,佛法东传,虽偶有波折,几遇灭佛之劫,可那人间的帝王将相,终究是抵不过轮回业报,生死轮回之说。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唯有那山间的寺庙,香火愈发鼎盛。
此乃佛门之韧。
及至李唐开国,佛门更是鼎盛,帝王将相,皆为信徒,寺庙遍布天下,香火供奉不绝。
水陆大会,玄奘西行,更是将佛门的声威,推至了顶峰。
那一场西游,更是天道钦定的大势。
一场西行,明面上是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
可暗地里,却是将道门的气数,又往下压了一头,将佛门的影响力,铺满了这四大部洲。
这两场关乎三界气运走向的天地大劫,佛门都未曾吃过半点亏,反倒是每一次,都能从中攫取到最大的好处。
可以说,佛门是最大的赢家。
这偌大的灵山,这满天的佛陀,这一片西牛贺洲的佛国净土,便是这无数年来,一步步算计,一步步经营得来的赫赫基业。
这三界的气运,便如一桌盛宴,佛门总是安坐于主位,吃得满嘴流油。
如今,怎能因为一个区区陆凡,便吃了这哑巴亏?
陆凡是什么东西?
不过一个人仙罢了!
是,他或许有几分冤屈。
可他杀了西牛贺洲多少佛门弟子?
毁了多少香火寺庙?
这笔账,又该如何算?
他便是该死!
无论前因如何,他犯下的杀孽是真,他折损的佛门颜面是真。
佛门若连这等挑衅都忍气吞声,那这数万载积累下来的威严,岂不成了三界的一个笑话?
只是......
燃灯古佛此刻,心中却也生出了几分悔意。
早知这陆凡的背后,牵扯着如此之多的因果,当初便不该将事情做得这般绝。
若是肯放下身段,在那净念回报之时,能压下众怒,遣一位尊者下界,与那陆凡好生商谈,许他些好处,说不得,今日之事,便不会发生。
何至于闹到这般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