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就是庄子上搭建的,外面糊的是明纸,可以在冬日里,也能让里面暖和的跟春天似的,种些反季菜,咱北地其实最该弄暖棚,但弄那个太贵,所以一般只有富贵人家的庄子才弄,用来自己享受。”萧兰衣耐心解释。
小糯宝一听,小脑瓜不由灵光一闪!
有了暖棚做借口,那她之后,便也可敞开了给二嫂供菜啊!
就不用再怕解释不清了!
小家伙欢喜坏了,于是回到家后,立马就从供品里,弄出一大堆的新鲜绿菜。
什么小白菜、小茼蒿、芹菜鲜蘑胡萝卜,通通先来上两筐。
李七巧看着院里的菜蔬,被惊得不行,不过得了小姑子一句“暖棚里买来哒”,她便什么都懂了。
甭管这菜到底是糯宝咋弄来的。
反正她做好了,逢人只管说出自暖棚,便万无一失了。
李七巧心领神会,笑得合不拢嘴。
于是很快,几道新菜终于完美,这就被送上了仙泉居试吃。
客人们刚一尝鲜,都直拍手叫好,眨眼的工夫便光了盘子。
李七巧心里高兴,不过很快,另个问题就又来了。
这些菜食不是农家菜,精细繁复,做起来慢不说,且只有她一个人会。
要是放到大堂的常规菜单子上,客人们都想点着吃,那就算累到手断,也是做不完的。
李七巧琢磨一番,便想要做到限时限量,干脆一日只做两桌。
每桌八菜一汤,收三十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八百两。
这个价格一出。
客人们顿时咂舌!
毕竟那可是三十两,就算是去秦菜居享用,也够吃三桌了。
起初大伙嫌贵,没人做这头一个买主,李七巧也不打算降价,就冲她的手艺,和糯宝给的食材,值得上这个价。
不过很快,当天傍晚,韦院长的一个同窗,便从渤城赶来泡汤泉。
这位在吃的方面可是个行家,一听有稀罕贵菜,求之不得,当即就掏出三十两,拿下一桌!
当着好些客人的面儿,韦院长的同窗吃得那叫一个惊艳。
他亮了眼睛,一手拿筷子,一手持酒杯,边品尝边大笑点评。
“好啊,这个可是江南贵菜,只有勋贵人家桌上才有,竟在北地也能吃到!”
“这个是鲁地菜,被文豪东坡诗人提过名的!”
“还有这个,蜀地名菜啊!”
“哈哈哈好,身在北地,吃遍南纪!别说三十两,一百两都值,多谢主家了!”
身在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