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陈记布坊。
这家布坊客人最多,布料的花样也最时兴。
一看到各种漂亮料子,小糯宝就两眼冒星星,暂且忘了方才的担忧,欢快地跳了进去。
冯氏下了马车,神色也轻松起来。
“到处看看吧老二媳妇,咱先给你大嫂挑些软乎料子,让她拿去缝小肚兜什么的。”冯氏弯起眼睛。
李七巧点点头,这就跟上去,郑嬷嬷抱臂倚在门边,嘴里衔了半根草棍,为主子们看着马车。
等进了布坊,李七巧最先看中一匹提花缎,扯过来道,“娘,你看这块狮子滚绣球纹的,给小孩儿做衣裳,是不是就挺吉利的?”
她们俩正挑选着,小胖丫也蹦蹦哒哒,到处左看右看。
而就在这时,几个衣着不俗的妇人,也正好结伴进了布坊。
她们几人没急着看料子,反倒有的瞪眼、有的皱眉,神色夸张极了,好似在议论什么新鲜事儿。
“你说真的?”其中一个妇人不顾旁人眼色,先惊呼道,“可我记得,李家姑娘三岁就没了亲娘吧,她爹竟也不为她出头?也太委屈她了。”
“谁说不是。”另一个戴玉簪的妇人叹气,“未出阁的闺秀,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被个大男人摸手又扶腰的,这要是我闺女,肯定找上门也不能饶了他啊!”
她们的说话声不小,铺子里好多客人都看了过来。
冯氏和李七巧也不由扭头,婆媳俩嗅到了八卦气息,对视一眼后,便都竖直耳朵等吃瓜。
出门就是这点好。
时不时的,就能听到些坊间趣闻,或是男男女女那点事,也算是一种乐子了。
那几个妇人唠得太尽兴,压根没往这边看。
这时,有个梳高髻的不忿道,“嘁!从前听那姜家,是个多么良善的门户呢,可如今来看,和那些仗势欺人的没差啊!不然这事儿都这些天了,他们也不给个说法!”
“就是,那姜家大爷毛手毛脚,还敢自报家门,要我是李大人,肯定早就闹上门了,还是书香世家有修养啊。”戴玉簪的妇人继续叹气。
先头惊呼的妇人这时道,“唉,那姜大爷要是喜欢年轻貌美的姑娘,大可以再娶一个,何必欺负人家李小姐,那可还是大白天在茶馆门口呢。”
冯氏和李七巧还正等着吃瓜。
可谁曾想,听了几句,这瓜竟吃到自家头上!
冯氏不由睁大眼,什么,这怎么还骂上他们姜家了?
于是她忙过去问,“你们在说什么吗,这是出了什么事啊!”
那几个妇人住在李家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