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费劲的关键件,优先分给他!”
“单独定‘关键件工时系数’,干一件顶普通件一点五件工时!人尽其才,按贡献分配!赵师傅现在是我们组的质量标兵,奖金一点不少!”
“好!”台下不知谁喊了一声,随即引来一片更响亮的掌声和叫好声。连主席台上的郑国栋都微微颔首。
张建军抬手虚按,掌声渐息。他面容沉静,抛出了最后,也是最沉重的一问:“解决了人的问题,机器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轧钢厂,还有很多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老设备!它们像老黄牛,还在出力,可精度、效率,早已跟不上改革后工人爆发的干劲!”
“生产效率的提升,遇到了设备硬件的瓶颈!这瓶颈不打破,改革的红利终将触顶!这是红星轧钢厂面临的难题,我相信,也是在座许多兄弟厂矿,正在或即将面临的深水区!”
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主席台中央那位一直沉默倾听、面容严肃的分管副市长陈为民脸上,张建军语气诚恳而凝重:“如何破局?我们需要技术升级的东风,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的及时雨!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短暂的寂静。
随即,“哗——!!!”如同潮水般的掌声瞬间席卷了整个大礼堂!
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持久!许多厂长激动得站了起来,用力鼓掌。
张建军的发言,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浮夸的口号,只有来自生产一线最真实的数据、最接地气的办法、最尖锐的矛盾和最迫切的呼声!
它像一把重锤,砸开了会场之前那层温吞的隔膜,点燃了所有实干者的共鸣!
陈为民副市长,这位素以严肃务实著称的领导,在如雷的掌声中,缓缓地、用力地鼓起了掌。
他的目光穿过人群,牢牢锁定了正从主席台沉稳走下的那个年轻身影,他侧头,对身边的秘书低声吩咐了一句:“座谈会,让这位张建军同志,坐到我旁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