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地。通过一个无关紧要的摊主放风,最不容易引起怀疑。
宋卫国心领神会,立刻去办。
风声悄无声息地放了出去。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这种涉及天外、黄金、美金的隐秘消息,一定会迅速在特定的圈子里炸开,引来无数暗流涌动。
张建军稳坐钓鱼台,每天照常处理厂务和矿务,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但他暗中让陈卫国挑选了几个机灵的保卫队员,便衣蹲守在鸽子市和南城老胡同附近,留意任何打探铁疙瘩消息的生面孔。
第一天,风平浪静。
第二天,依旧没有动静。
第三天下午,陈卫国亲自回来汇报了,眼神锐利:“厂长,有鱼咬钩了!是个生面孔,瘦高个,戴着鸭舌帽,在鸽子市转悠了两天,旁敲侧击地向几个老摊主打探南城老胡同和铁疙瘩的事。”
“我们的人悄悄跟了一段,看他进了城南利民废品收购站的后门,就没再出来。”
废品收购站?这倒是个很好的掩护据点,收赃销赃,打听黑市消息,都不引人注意。
“盯死那个废品站。”张建军下令,“摸清楚里面的人员结构和活动规律。尤其是那个瘦高个。”
又是几天过去。
蹲守的人传回更多消息:那家利民废品站生意不温不火,但老板似乎挺有钱,经常晚上有些形迹可疑的人进出。
那个瘦高个是里面的伙计,偶尔出来采买。
时机差不多了。
张建军决定再加一把火,他让宋卫国再次找到旧书摊老蔫巴,又给了五块钱,让他补充放风:“卖主等钱急用,价格可以商量,但只限今晚,过时不候,地点在南城墙根第三个破窑洞。”
夜幕缓缓降临。
南城墙根一带荒凉偏僻,那几个破旧的砖窑早已废弃多年,野草半人高。
张建军没有亲自去,他坐镇轧钢厂保卫科,听着宋卫国带着人实时传回的汇报。
夜里九点多,月光昏暗。
一道瘦高的黑影果然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了第三个破窑洞附近,左右张望,手里似乎还拎着个沉甸甸的小包。
“目标出现!一个人!”对讲机里传来压抑的声音。
“按计划行动!”张建军冷声道。
就在那瘦高个疑神疑鬼地准备钻进窑洞时,四周突然亮起好几道雪亮的手电光!
“不许动!公安!”
宋卫国带着伪装成公安的保卫队员如神兵天降,瞬间将其扑倒在地!
那小包掉在地上,发出金属碰撞的脆响——里面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