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等人,他必须在泡沫破裂前,抓住最后冲刺的尾巴。
潮州明立刻带着张建军七拐八绕,来到城寨另一头一个烟雾缭绕的破旧茶餐厅。
角落里坐着一个穿着花衬衫、头发抹得油亮的年轻男人,面前摆着一本厚厚的股票代码本和一部电话。
“蛇仔明,呢位就係我同你讲嘅张生,”潮州明介绍道。
蛇仔明打量了一下张建军,似乎也听过他的名头,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张生,坐,饮茶。”
张建军坐下,开门见山:“我现在有两百块,能不能操作?”
蛇仔明愣了一下,显然觉得这本金太少,但还是点点头:“可以是可以…就是手续费比例高了点…张生想买哪只?”
张建军早就选好了目标。
他在报纸代码本上指出三个名字——都是后世记载中在73年股灾前冲得最猛、跌得也最惨的地产概念仙股,此刻价格都低得可怜,几分钱到一两毛钱一股。
“这只南洋地产,还有这只金银证券,每只帮我买一百块。”张建军吩咐道。
分散投资,降低一点单一股票暴毙的风险,虽然他知道这几个最终结局都一样。
蛇仔明快速计算了一下:“没问题!现在行情好,这些仙股天天涨!张生有眼光!手续费一共二十块,先付。”
张建军点出二十块钱给他,蛇仔明立刻拿起电话,开始联系上线报单。
这种场外交易,其实就是对赌,一般不需要立刻给现钱,而且经纪人吃手续费,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实际股票过户,纯粹是赌价格波动。
操作很快完成,蛇仔明给了张建军一张手写的单据,上面写着股票名称、数量和成交均价。“张生,要平仓的时候随时找我。”
接下来的几天,张建军一边让周永泉试着用更廉价的元件改进电子表电路设计,一边关注着股市。
那两只仙股果然如同历史上一样,借着市场的最后疯狂,开始猛涨。
今天涨百分之十,明天涨百分之二十,价格几乎每天都在刷新高。
蛇仔明几乎每天都会兴奋地打电话到潮州明那里汇报进展,语气一次比一次惊叹。
“表哥!张生厉害啊!南洋地产又涨了30个点!”
“金银证券也疯了!三天翻了几倍倍!”
短短一个星期,张建军那两百块本金,在高达十倍杠杆和股价疯狂上涨的双重作用下,账面价值竟然滚雪球般变成了接近两千块!
潮州明看张建军的眼神简直像是在看财神爷。
张建军却始终保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