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惊魂未定:“有…有一个同乡,在捷成做行政助理…”
“很好。你想办法,让他无意中向戴维斯的竞争对手或者上司透露一个消息:戴维斯经理最近似乎对打压本土华资小厂特别感兴趣,投入了大量精力,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负责的那个新界公路项目…”
布朗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挑拨离间之意,倒吸一口凉气:“这…这能行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张建军淡淡道,“记住,要‘无意’,要‘巧合’。”
与此同时,张建军让蛇仔明去找了几家与建邦实业有合作、同时也和捷成洋行有业务往来的小贸易行和百货公司老板。
几天后,在一个业内的小型酒会上,几位老板“恰好”聊起了捷成洋行。
“捷成最近是不是太霸道了?连观塘一家小厂的订单都要抢?”
“听说还派人去调查,好像怀疑人家有什么不正当竞争…”
“唉,有这精力,不如好好提升一下自家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听说他们给新界公路项目报的建材价格高得离谱…”
“是吗?港府现在财政也不宽裕,怎么会选他们?”
这些看似无心的议论,很快通过不同渠道,隐隐约约地传到了捷成洋行高层以及港府相关部门的耳朵里。
戴维斯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先是上司委婉地提醒他,不要因小失大,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新界项目上。
接着,又从侧面听到一些风言风语,暗示他调查华资小厂是出于私心,甚至可能影响了公司声誉和重大项目。
他又惊又怒,却无法解释。调查建邦实业本就是他顺手为之,想抓个典型立威,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不必要的关注和猜疑。
与新界公路项目相比,一家华资小厂的订单根本无足轻重。
权衡利弊之下,戴维斯不得不悄悄放缓了对建邦实业的调查,将精力重新投入到公路项目的争夺上。
来自捷成的威胁,暂时被化解于无形。
陈威廉和布朗得知消息后,都对张建军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
尤其是布朗,更是庆幸自己站对了边,这位年轻的华人老板,心思缜密,手段高超,简直可怕。
危机暂时解除,但张建军并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这些英资洋行睚眦必报,现在的退让只是暂时的。
必须加快提升自身实力!
他加大了对周永泉技术团队的投入,开始研发更高端的塑料制品和简易电子产品配件。
同时,他让潮州明继续拓展底层销售网络,甚至尝试将产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