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五的到来,如同给张建军的核心团队注入了一根定海神针。
他的存在感极强,却又总能恰到好处地融入背景,只有需要时才会展现出令人心悸的锋芒。安保体系的规划和执行在他的主持下,立刻变得专业而高效。
振澳安保公司在噢门的成立,也像一面护身金符,让不少暗中窥伺的目光多了几分忌惮。
贺先生的招牌,在港澳地区乃至东南亚,都有着足够的分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京城,林向东迟迟没有收到“毒蛇”的任何回音,他尝试通过加密渠道联系,也石沉大海。
“废物,都是废物。”林向东在办公室里低声咆哮,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他意识到,张建军远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甚至连国际知名的清道夫都折在了香江。
他不敢再轻易动用这种极端手段,失败的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反噬他承受不起。但他绝不会罢休。
“既然暗的不行,那就用‘规则’内的手段压死你。”林向东眼中闪过阴鸷,再次拿起电话,这次拨给了几个与他关系密切、同样对张建军崛起感到不安的部门负责人。
一场针对张建军内地潜在关系和产业的隐秘调查和限制,悄然展开。
虽然张建军的根基已转向香江,但这种来自源头的压制,依然可能带来麻烦。
香江,英资洋行圈内。
怡和、太古等巨头的经理人办公室里,关于张建军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这个在北角、观塘大肆收购地产和工厂的北佬,速度太快,胃口太大,已经引起了他们的警惕。
一次小型的英资俱乐部晚宴上。
“那个姓张的,最近很出风头啊。股灾里不但没死,反而赚了一大笔。”一个怡和的部门经理摇晃着酒杯说道。
“听说和噢门的贺先生搭上了线,成立了家安保公司,架势不小。”另一个来自太古的人接话,语气带着一丝不屑,“北佬就是北佬,有点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他收购的那些地和破厂,有什么价值?真是看不懂。”
“不管有没有价值,不能让他再这么肆无忌惮地扩张了。香江的市场,有他自己的规矩。”一个资历较老的汇丰高管淡淡说了一句,定了调子。
几大洋行虽然彼此竞争,但在压制新兴华商势力方面,却有着默契。
很快,一些无形的壁垒开始形成:张建军旗下工厂申请某些特定原料的进口许可被莫名拖延;试图接触一些英资掌控的核心技术或专利时遭到断然拒绝;甚至在一些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