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的信贷审核悄然放松,几家原料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得以缓解,永新纺织的生产线重新轰鸣起来。
工务司署那边的批文也顺利下发,新界地块的前期平整工作得以继续。
怡和的第一轮攻势,似乎被张建军以一种混合了金钱、人脉和轻微威胁的方式,暂时化解了。
但张建军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怡和这样的庞然大物,绝不会因为一次受挫就收手。
果然,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威廉面色凝重地再次走进办公室。
“老板,渣打银行那边传来消息,他们总行风控部门突然下发指引,要求收紧对地产和航运业的贷款审批,特别是对新成立不久、扩张过快的公司。”陈威廉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条款很苛刻,几乎卡死了我们通过渣打融资的可能。”
张建军拿起文件扫了几眼,条款确实针对性极强。“又是怡和的手笔。”
“恐怕是。他们在渣打董事会的影响力很大。”陈威廉忧心忡忡,“我们后续收购地皮和订购新船的计划,都需要大量资金。汇丰那边虽然松了口,但史密斯暗示他们的贷款额度也快接近上限了。”
资金链,永远是企业的命门。怡和这一手,直接扼向张建军的咽喉。
“知道了。”张建军放下文件,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我们的资金还能撑多久。”
“如果停止扩张,只维持现有业务,大概半年。但如果要继续工业邨和航运公司的计划,最多三个月。”陈威廉给出了保守的估计。
“三个月…”张建军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够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霍英东的私人号码。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
“霍生,晚上好,没打扰您休息吧。”
“是张生啊,没事,刚吃完饭。怎么,遇到麻烦了?”霍英东的声音带着一丝了然。商场上的风吹草动,很难瞒过他。
“一点小问题。渣打那边收紧了信贷,后续的资金有点吃紧。”张建军直言不讳,“想问问霍生,您那边或者相熟的银行,有没有可能帮我牵个线,周转一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霍英东缓缓道:“渣打的事,我听说了。怡和这次是下了狠心要敲打你。我这边和恒生、东亚的几位老总还算熟悉,可以帮你打个招呼。但能贷多少,利息如何,还得看他们自家的风险评估。”
“有霍生这句话就够了。利息高一点也没关系,关键是快。”张建军要的就是这个敲门砖。
“好。我明天让秘书联系你。”霍英东爽快答应,随即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