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因为官方审查而停滞,融资很可能会泡汤。
“立刻让我们的律师和工程师去工务司署交涉,据理力争!同时,让利生和霍生那边帮忙疏通关系,打听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在卡我们。”张建军快速反应,“工地那边,能做的先做,不能做的暂时停下,但对外要保持正常施工的样子,特别是评估团来考察的时候。”
“是!我马上去办!”
安排完应对措施,张建军感到一丝疲惫。这种无处不在的 institutional打压,比正面商业竞争更耗费心力。威尔逊在香港经营多年,与港府各部门关系盘根错节,这是他难以比拟的优势。
就在他忙于应对工务司署的麻烦时,龙四带来了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消息。
“老板,我们监控到‘渔夫’的手下,最近在和几家小报的记者接触,提供的材料…似乎和宋工有关。”
“宋卫国?”张建军心中一紧,“什么材料?”
“很模糊,好像是想翻旧账,质疑宋工当年经手的某个项目存在技术泄密,和你后来的发迹有关联…他们想把火引到内地去,抹黑你的背景。”龙四语气凝重。
张建军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歹毒用心。这是想从根子上否定他,一旦这种谣言散播开,不仅会影响南洋投资人的信心,更可能引发内地方面的关注和审查,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让龙三在内地活动,务必保护好宋工,绝不能让他们接触到宋工本人或拿到任何所谓的‘证据’!同时,让钟先生准备好所有能证明我们技术来源清白的文件,随时准备反击!”张建军感到后背发凉,台岛这次换了打法,更加阴险。
“明白!”
多线作战的压力再次袭来。官方打压、融资关键期遭遇审查、台岛新一轮的舆论抹黑…麻烦如同潮水般涌来。
南洋评估团如期抵达香港。张建军亲自接待,全程陪同考察电子厂、码头和昌荣项目工地。他表现得自信从容,对工务司署的审查轻描淡写,解释为“技术性讨论”,并展示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团队和稳定的订单。
评估团成员表面客气,但张建军能感觉到他们的疑虑和审慎。考察结束后,带队的李姓银行家私下对张建军说:“张生,你的公司很有潜力,但香港这边的…环境,似乎比想象中复杂。融资的事,我们需要回去仔细评估风险。”
张建军心中微沉,但面上依旧微笑:“理解。我相信诸位的专业判断。无论结果如何,都感谢各位远道而来。”
送走评估团,张建军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知道,工务司署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