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偶遇。
两天后,工务司署的通知来了,宣布经过“重新核定”,昌荣项目的规划符合要求,暂停的施工许可即刻恢复。
第一个麻烦,暂时解决。
然而,没等张建军松口气,台岛“渔夫”策划的舆论攻击开始了。几家亲台小报几乎同时刊登文章,含沙射影地提及多年前内地某军工项目的“技术泄露案”,并暗示与某位“近期在香港迅速崛起的电子业大亨”的神秘发迹史有关联,虽未点名,但指向性极其明显。
文章写得极尽煽动,立刻在香港和内地的小范围圈子里引发关注和猜测。
“老板,内地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报道,虽然还没正式问询,但压力已经传到宋工那边了!”龙三从内地打来电话,语气焦急。
“宋工怎么样?”
“还好我们的人提前打了招呼,宋工有心理准备,应对得很得体,坚决否认。但明显能感觉到上面的审查压力大了很多。”
张建军眼神冰冷。“渔夫”这一手,比他预想的更毒辣,直接撼动他的根基。
“龙四,我们准备的材料,发出去了吗?”
“已经发出去了!那几家竞争媒体如获至宝,正在加紧排版,明天就会见报!”
“很好。”张建军深吸一口气,“另外,把‘渔夫’手下接触记者、试图编造谣言的部分证据,匿名寄给内地相关的安全部门。重点突出这是台岛机构针对爱国港商的恶意政治陷害。”
“明白!”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要把官司打到对方的后台去!
处理完这场舆论危机的前置工作,张建军将注意力转回最关键的融资上。工务司署的麻烦解决,应该能为南洋评估团消除一些疑虑。
他主动联系了带队的李姓银行家。
“李生,关于工务司署那个小插曲,已经圆满解决了。看来只是一场误会。”张建军语气轻松地通报了进展。
“哦?那就好。”李生的反应听起来却并不热烈,“张生,我们回到新加坡后,董事会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认可贵公司的潜力,但对香港目前的商业环境和…潜在的政治风险,还是有些担忧。特别是最近的一些…传闻。”
张建军心里一沉,知道台岛的抹黑文章还是产生了影响。
“李生,那些完全是台岛方面毫无根据的恶意中伤,我们已经准备采取法律行动澄清。香港的商业环境确实复杂,但机遇也同样巨大。我们…”
“张生,不必多说。”李生打断他,语气依旧客气却带着距离,“董事会的意思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