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及此处,钟匡时朗声笑道:“哈哈,本王听闻刘刺史乃少年英豪,神往已久,早就想结交一番,前几日本打算遣使祝贺,不曾想遇上了这档子事儿。”
前据而后恭,态度转变之快,令人惊叹。
不过还稍显稚嫩,因而有些生硬。
跟在钟传身边这么久,钟匡时多多少少学会了一些上位者的技巧。
余丰年回道:“俺家刺史也时常说,诸王子嗣之中,唯南平王最为出挑,余者远不如矣。”
真诚的语气,再配上他那副天生的憨厚面孔,让人信服。
用刘靖的话来说,余丰年这小子,天生就是干探子的料。
果然,这番话听得钟匡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却见余丰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俺家刺史,还有一事相求。”
来了!
陈象心头一凛,他就知道刘靖不会如此好心,定然是有所求。
钟匡时张口便问:“何事?”
余丰年答道:“歙州少粮,陶雅此前出征睦州,本就将府库粮草带走了大半,前阵子退军之时,又将农田焚毁,劫掠百姓,致使夏收秋收无望,所以俺家刺史想向南平王借些粮食。”
这个借字,用的很好。
熟悉老刘家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凭本事借的,为啥要还?
钟匡时也不是傻子,知晓这笔粮食多半是要不回来,但又不得不给,于是试探性的问道:“借多少?”
余丰年憨厚一笑:“不多,五十万石。”
“……”
钟匡时与陈象陷入沉默。
好家伙,五十万石还不多?
他刘靖怎么不要五百万石呢?
钟匡时瞥了眼陈象,见他比出一根手指,会意道:“去岁江西涝灾,加上此番动兵,本王也没多少粮食,最多可借给你家刺史五万石。”
这话就纯扯淡了。
江西乃是鱼米之乡,比两浙还要富庶一些,加上这些年钟传没有大规模用兵,不像钱镠,几乎连年与杨吴开战,所以粮食绝对囤积了不少。
余丰年立即叫起来屈:“非是俺家刺史贪得无厌,实在是歙州无粮,南平王胸怀广阔,急公好义,还请多借一些。”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在了十万石。
这还是有陈象在一旁隐晦的提醒,不然余丰年能把钟匡时给驾到天上去,到时候可就不止十万石了。
余丰年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事。”
还有?
钟匡时眼角抽了抽,硬着头皮问道:“还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