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聊了一会儿学问上的事儿后,那公子哥与另一人起身离去。
罗汉床上,只余下年长者,方蒂,以及一名胖乎乎地少年。
方蒂已打算科考,想着回去温书,也作势起身,朝着那名年长者道:“多谢黄兄今日请茶,告辞。”
“贤弟且慢。”
年长者却一把拉住他的手。
此人姓黄,名锦,家中做的乃是竹木生意,距离郡城十里外的问政山中,有一整座山头都是他家的产业。
仅是靠着那座山头,一年便可获利数千贯。
外加铺子田产,每年躺着都有上万贯进账。
可如此,也就到顶了。
陶雅治下的歙州,似黄锦这样的富商不少,可豪绅大族却一个都没有,早就被屠戮殆尽了。
包括那名身材肥胖的少年,
见状,方蒂重新落座,好奇道:“黄兄还有何事?”
黄锦神色复杂道:“不瞒贤弟,吾虽已到不惑之年,却也想参考。毕竟寒窗苦读三十余载,几乎成了心中执念,不考一回儿,怕是连觉都睡不好。”
一旁的小胖子叹了口气:“以方兄之才学,中榜如探囊取物,黄兄这些年虽有所懈怠,可底蕴尚在,重拾书卷想必高中也不在话下。小弟就不成了,学问平平,即便参考怕是也会名落孙山。”
他名朱政和,家中经营着一间书坊。
方蒂安慰道:“朱兄不必妄自菲薄,此次科考,许多人都如文和兄那般心存疑虑,只怕参考之人不多,歙州百废待兴,官缺极多,刘刺史正值用人之际,想来高中的希望很大。”
“方兄不必安慰我,自家人知晓自家事!”朱政和苦笑一声,满脸愁容。
他也算聪慧,脑子灵光,可性子跳脱,不喜循规蹈矩,相比于做官反而更喜欢做生意。
奈何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能光宗耀祖,几乎魔怔,因此在得知刘靖要开科取士后,立即督促他每日用功读书。
这时,黄锦四下看了看,随后压低声音道:“朱贤弟此次若是不幸落榜,也不必气馁,可去应征胥吏。”
话音落下,朱政和不由皱起眉头:“胥吏乃贱籍,吾辈读书人岂能操此贱事矣。”
方蒂则若有所思道:“黄兄可是听到甚么风声?”
“方贤弟果真不凡。”
黄锦夸赞了一句方蒂,旋即小声道:“吾又岂会害了朱贤弟,吾有个远房侄儿,在府衙功曹当差,听说刺史准备着手整顿吏治,多了不少规矩,动辄就要走人,不过却也给胥吏们开了一条路,若办事勤勉,便有当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