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县县令联合上书,请求府库紧急调拨一批铁料、布匹和粮食,折算下来,又是一笔大几万贯的开销。
徐二两将六份折子整整齐齐地码好,只觉得那不是纸,而是六座压在他心头的大山。
他长叹一声,这哪里是花钱,这分明是在用钱填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窟窿!
就在徐二两为了钱粮愁白头发时,刺史府的后堂内,刘靖正在听取商院院长小猴子的汇报。
“刺史,蜂窝煤的生意,如今在咱们歙州六县已经彻底铺开了。”
小猴子脸上带着红光,摊开一本账册:“家家户户都说好用,烟小、火旺、还省钱。光是这个月,刨去所有成本,纯利已经超过三千贯!”
刘靖点了点头,这个数字在他意料之中。
这点钱,对于普通人家是巨款,但对他要做的大事而言,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小猴子话锋一转,眉毛又拧了起来:“只是……往外卖就难了。咱们试着派了几个商队去宣州和池州,可当地的柴炭商人抱团排挤,官府也层层设卡,一车煤运过去,光是过路钱和打点的孝敬,就占了成本的三成。利润太薄,还处处受气。”
“崔家的那些暗铺呢?”刘靖问。
“查清了!”
小猴子精神一振,从怀里掏出一卷羊皮地图,在桌上展开:“崔家不愧是百年大族,在两浙、江西、湖南、闽南等地,都设有隐蔽的货栈和联络点,甚至还有自己的船队,专门走私盐、铁和茶叶。这些渠道要是能用起来,别说蜂窝煤,就是运石头都能卖出金价!”
他说着,又泄了气:“可这些掌柜和管事,只认崔家的信物,一个个油滑得很。我们亮了刺史府的腰牌,他们也只是打哈哈,根本不听调遣。想让他们为我们所用,怕是得花大功夫慢慢磨。”
刘靖的指尖在那些星罗棋布的红点上轻轻划过,陷入了沉思。
他心里清楚,蜂窝煤是民生之利,能让他收获民心,但发不了大财。
而崔家这张网,想让它为自己所用,必须拿出能让它都为之侧目的诱饵。
军器监的铜炮、火药坊的硫磺、六县嗷嗷待哺的流民……
每一项开支都像张开的血盆大口,等着他拿钱去填。
时间不等人。
他需要一种全新的商品。
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但价值连城,利润高到足以让所有人都眼红,高到足以让崔家那些老油条们主动上门来抱大腿的商品!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了几样东西。
物以稀为贵。
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