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太平县往西三十里。
官道如一条濒死的巨蛇,在连绵的丘陵间无力地盘踞着。
秋老虎的余威尚未散尽,空气闷热得像一笼蒸不透的馒头,黏腻的汗水粘着尘土,在每个人的脸上都糊出了一层泥壳。
浩浩荡荡的运粮部队,正像一条贪食的巨蟒,在这条官道上迟缓蠕动。
车轮滚滚,碾起的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
押运民夫有气无力的吆喝声,与牛马不堪重负的喘息声,汇成一片沉闷、单调的交响。
此次杨渥调集近十万大军攻打江西,再加上随军的民夫、妓女、商贩、邮差,对外号称三十万之众。
如此庞大的人口,每日所消耗的粮草,是一个足以让任何司户参军都头皮发麻、夜不能寐的天文数字。
更要命的是后勤的损耗。
扬州的一石粮食,绝无可能原封不动地运到前线。
这一路上,人吃马嚼,再加上各种跑冒滴漏,损耗至少在五成以上。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从后方运出,最终能抵达前线士兵口中的,最多只剩下五斗。
因此,这条连接着宣州与江西前线的粮道,便成了杨吴大军的生命线,日夜不休,输送着维系战争的血液。
只要前线战事一日不停,后方的粮道就得一刻不停地运转。
毕竟在眼下这乱世,一旦粮草供应不上,轻则士气低落,军心动摇;重则,便会立刻引发兵变。
这个时代的丘八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你敢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卖命,他们就敢扭下你的脑袋当夜壶。
一般而言,在自家境内运送粮草,并不会派遣重兵护送。
一来,根本抽调不出这么多兵力。
二来,若是安排大军护送,那他娘的粮食还没运到前线,半路上就先被护送的军队给吃光了。
所以,这支绵延十数里的运粮队,除了每辆粮车上负责押送的一两名兵卒外,只在队伍的最前方和最后方,各安排了一支数百人的机动部队,负责开路和断后。
很快,负责开路的先头部队,便进入了一处两侧山势陡峭的狭长山谷。
“停!”
为首的都尉抬起手,队伍缓缓停下,扬起一片更大的烟尘。
他一挥手,数十名精干的斥候立刻像猿猴般,朝着山谷两侧的密林中钻了进去,仔细探查是否藏有埋伏。
山高林密,灌木丛生,连绵数里,想要一寸一寸地仔细搜查,根本不现实。
这些斥候也只能仗着经验,拣些可疑之处草草探看一番。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