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同志,不知道你被哪所大学录取了,是燕大还是清大?”
看王局长已经下定结论,孙教授就知道想要把人挖走已经不现实了。
但是挖不走,不代表不能收做徒弟啊。
自己作为清大的材料学教授,事先收一个徒弟咋啦。
虽说刘建国刚刚提到了周教授,但周教授只是一个学机械的。
刘建国在材料研究上这么的有才能,怎么可能去学机械。
被忽然问及这个问题,刘建国有些猝不及防。
不过只是转瞬就想到了孙教授的意思,当即笑着道,
“孙教授,是四九城工业大学。”
这个回答让孙教授有些吃惊,在他看来以刘建国的能力,考上清大或者燕大都是十分简单的。
毕竟就是自己带的学生,在创新方面也没有刘建国突出。
并且刘建国还不只是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通过刚刚的讲解。
这位小同志的知识积累也很深厚,虽说还比不上自己,但是他相信通过学习之后,这方面很快就会补上。
但怎么可能才考上四九城工业大学呢?
不过不等孙教授多想,杨厂长就开口解释道,
“孙教授,是这样的,建国同志的父母在六年前为了保护厂子的财产去世了。
建国同志为了抚养自己的两个妹妹,高中的时候选择了辍学。
几年之间就通过刻苦努力,从一个学徒成为七级工,更是在这个项目上表现出了比一些八级工还强的技术。
这些年,建国同志不甘于原地踏步,工作之余努力学习。
在七月份的那次高考,建国同志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杨厂长还真的不知道刘建国考的分数,只是以为因为工作的原因,耽误了高中知识的学习。
要不然以刘建国的能力,绝对能考上国内最顶尖的两所大学。
听了杨厂长的解释,孙教授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要是这样的话,那一切就说的通了。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够在工级上快速上升,说明平时用功,大部分精力都在这上面。
而在此之余,还能够考上国内的重点大学,已经很厉害了。
要是自己和刘建国互换处境,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
“刘建国同志,有没有想法来清大读书。
你现在还没入学,我作为清大的教授,撇下这张老脸,给你要一个录取通知书还是可以的。”
这点孙教授倒是没有吹牛皮,作为清大的教授,还担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