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出来。
他们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同样都是作家,因此才更加能感受到这种恐怖的感觉,天才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对方还不准备原地踏步吃老本
“米哈伊尔,我有预感,你想写一部不同寻常的小说。”
来回走了老半天,尽管依旧未能想明白那种特殊的感觉,但别林斯基还是决定等之后看到米哈伊尔的完整小说再说话:“仅就这则寓言的话,除了颇为贴近现实的那些,背后好像另有呼之欲出的东西,要是细细思考,总感觉里面还有更深的东西,不脱离现实,却好像又能抵达某种更深层次的境界.”
谈到这里,别林斯基也是忍不住看了米哈伊尔一眼又一眼,别人大多认为米哈伊尔只是单纯的回到大学读书拿到毕业证,然后好为日后进入官场进步进步做打算,毕竟这年头大学毕业证还是很值钱的。
而别林斯基比别人想的更远一些,他总觉得随着形势的变化,米哈伊尔很有可能会成为那种一呼百应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在有些人那里多露露脸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这些人都不完全对,在完成上面那两件事的同时,米哈伊尔似乎也已经做好了向文学更高处挑战的准备。他哪来这么多精力?一手抓这个,一手抓那个,到头来还要再抓一手文学
“等完整的出来再说吧。”
眼见众人想的似乎越来越玄乎,米哈伊尔也是摆了摆手道:“只是又一个尝试,目前来说都还没有开始动笔。”
《审判》这部作品想写出来,要动的地方可就真不少了,具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还真不好说,不过正像别林斯基感受到的那样,这部小说自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顺带一提,即便文学这条路没有太过明显的升级打怪路线,但就米哈伊尔目前的表现来说,他肯定还远未达到这条路的最高处。
不过米哈伊尔目前还是太过年轻,有些事情不用太过着急,先铺路就好。
而像这样的路要是一不小心铺多了,那么接下来的一两个世纪里,许多作家指不定都得来一句“我是从米哈伊尔那里看到某种可能性的”。
当然,这种事就先别幻想了,在讨论完这些可能有些严肃的话题之后,帕纳耶夫家的午餐差不多也已经端了上来。
时过境迁,涅克拉索夫和别林斯基的经济状况好转许多后,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偷偷摸摸抢着往肚子里塞东西,而是变得自在了许多,一边吃一边跟旁边的人聊着些什么。
米哈伊尔是不管这些的,叽里咕噜的说什么呢?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