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敌舰雷达。
当接近目标时,还能智能变轨,突破敌舰的防空火力圈。
一位将领疑惑地问:这么复杂的飞行路径,怎么控制?
集成陀螺仪和惯性导航系统,李明远解释道,
这些都是得益于微型化的集成电路技术。曙光一号计算机已经完成了上万次飞行路径模拟,最优参数我们都已经掌握。
随着李明远详细解释,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从忧虑转为震惊,再到兴奋。
这还不是全部,李明远补充道,
雷击-1还有两个关键特性:一是多弹齐射、蜂群协同。
通过计算机实时模拟作战环境,我们设计了蜂群协同逻辑,多枚导弹同时从不同角度攻击目标,敌舰防不胜防。
二是模块化弹头设计,可根据不同任务装配高爆弹头、穿甲弹头或石墨弹头,兼具杀伤与电子战能力。
特别是石墨弹头,能让敌舰的电子设备瞬间瘫痪,就像我们之前对付他们的坦克和飞机一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李明远描绘的这种超前武器震撼了。
军工委主任张部长最先回过神来:
李总工,这个计划听起来很有前景,但时间呢?需要多久才能研制出来?
李明远坚定地回答:三周,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一个月?众人再次惊呼,这么复杂的系统,一个月怎么可能完成?
李明远解释道: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第三代集成电路已经成熟,曙光一号计算机也已经验证了关键算法。
关键的制导系统、发动机和弹体结构,我都已经有了详细设计。
现在需要的只是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最后的集成和测试。
张部长沉思片刻,作出了决定:好,全力支持雷击-1项目。李总工,你需要什么资源尽管说,国家会优先满足。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立即着手组建雷击-1研发团队,从全国各地抽调顶尖专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秘密研发基地内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着。李明远更是废寝忘食,亲自指导每个环节的设计和测试。
李总工,您该休息了,一天深夜,助手老刘担忧地劝道,您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了。
李明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苦笑道:哪有时间休息?敌人每多轰炸我们一天,前线战士就多牺牲一批。时间就是生命啊!
他拿起一杯浓茶,继续审阅着导弹制导系统的设计图纸,时不时在上面标注修改意见。
这次他没有等待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