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使用特制的摄影机,捕捉微型爆炸装置的爆轰波传播过程,分析波前形状和速度。
看这里,何院长指着慢动作回放的爆炸影像,第三区段的波速明显偏慢,透镜形状需要再优化。
一位年轻工程师迅速在计算机上修改参数,重新计算爆轰透镜的几何形状。
这在过去需要数周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借助李明远改进的计算机系统,几小时就能得出结果。
材料配比也需要调整,何院长补充道,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过渡不够平滑,会导致波前扭曲。
团队立即开始准备新一轮的小型试验装置,这些模型虽然不含任何核材料,但能精确模拟实际核装置中的爆轰过程。
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99.5%的球形对称度,何院长提醒大家,任何超过0.5%的不对称都可能导致装置效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