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瞪大了眼睛,久久说不出话来。这种思路在当时的火箭发动机设计中简直是革命性的,完全颠覆了传统理念。
李明远继续展示制导系统、结构设计、电气系统和分离机构的详细方案,每一项都融合了他"前世"记忆中的先进理念与当下可实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制导系统,他提出了一套基于数控技术制造的高精度陀螺平台,精度比传统机械加工提高三倍,成本却降低了一半。
"最后,关于时间表,"李明远总结道,"三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方案设计,六个月内完成关键部件测试,九个月内完成整火箭集成,一年内进行首次发射尝试。
"一年?"结构组负责人吴教授惊讶地站起来,"李总工,按照常规火箭研发流程,这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李明远神秘地笑了笑:"吴教授,我们不走常规路线。第一,我们采用平行研发模式,多个系统同时推进;第二,我们大幅简化了验证流程,集中精力在关键节点测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有数控技术带来的制造业革命。请相信我,一年,我们能做到。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来到了基地最隐秘的一栋小楼——代号"思维中心"的特殊研发室。这里只有李明远一个人有权限进入,连张部长都不例外。
他小心翼翼地锁好门,打开灯,露出了房间中央的庞然大物——一台正在组装中的机器。
"我的宝贝,"李明远轻声自语,一边熟练地取出一套工具,继续昨晚未完成的工作,"如果他们知道我在建造什么,恐怕会当场吓傻。
这台机器是李明远最隐秘的计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台基于完全集成电路技术的第三代个人计算机。
李明远小心地焊接着电路板,思绪飞转。火箭和卫星固然重要,但他深知,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是计算能力。航天、武器、科研、工业控制,所有尖端领域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支持。而这台计算机,将是龙国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
"只要再有三个月,"他喃喃自语,"我就能完成核心处理单元的组装。然后,火箭轨道计算、卫星数据处理,都将变得简单无比。
李明远知道,这台计算机的存在必须绝对保密,甚至比火箭计划还要机密。星条国和北极熊国尚未意识到数字时代的全部威力,如果让他们知道龙国已经掌握了晶体管计算技术,必将引发全面的技术围剿。
直到凌晨三点,李明远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思维中心",回到宿舍短暂休息。明天,还有一整个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