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号再说。
走出编辑部,李明远的脸色才稍微缓和。
当天下午,龙国科学院,一间古朴的会议室内。
李总工,请原谅我们如此冒昧地邀请您来。说话的是科学院副院长徐国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物理学家,早年留学星条国,归国后一直被视为西方科学精神的代表。
李明远环顾四周,会议室内坐着五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长者的关切和忧虑。
几位前辈有话直说就是。李明远平静地说。
徐国华咳嗽一声:李总工,我们都非常敬佩您在科技领域的贡献。龙芯-iii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
但是创办《仓颉》太冒进了,是吗?李明远替他说完。
不仅是冒进的问题。另一位老学者接过话头,科学期刊的权威需要长期积累和国际认可。我们这样贸然宣称要办国际顶级期刊,很容易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不自量力。
是啊,徐国华点头附和,西方主流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评价体系和学术圈层,我们如此闯入,只会引来嘲笑和排斥。
李明远保持着平静:几位前辈的担忧我理解。但请问,如果我们不打破这种局面,龙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永远只能仰仗西方期刊的恩准才能发表?我们的话语权是不是永远掌握在别人手里?
这...徐国华一时语塞。
李总工,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另一位老学者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担心的是,如果《仓颉》创刊号发布后,内容经不起国际同行的推敲,反而会损害龙国的科学形象。
李明远微微一笑:几位前辈,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但请相信我,《仓颉》创刊号的内容,不仅经得起推敲,还会让那些西方同行惊掉下巴。
徐国华迟疑了一下,还是说出了心里话:李总工,坦率地说,我们都很好奇...您打算在创刊号上发表什么内容?能否透露一二?
李明远站起身,整了整衣领:三天后,几位前辈自然会知道。我只能说,这将是龙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他向几位老者鞠了一躬:感谢诸位的关心和建议。但有些路,必须有人第一个走出去。
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几位老学者面面相觑,不知该气还是该笑。
老李,那些老头子找你了?
李明远刚回到办公室,张部长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找了。李明远点点头,和预料的一样,善意的劝诫,希望我悬崖勒马。
你怎么回答的?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