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解释道:“师父还不明白?我们保你取得这真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足以与乾坤同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
这般功绩,自然为天地所不容、鬼神所忌,故而引来阴魔暗夺。
好在一来经书虽被水湿却未损毁;二来师父正法身在此,雷不能轰、电不能照、雾不能迷;
三来老孙持金箍棒,以纯阳之性护持左右;
四来天将近亮,阳盛阴衰,阴魔自退,所以经书才得以保全。”
唐僧听罢,这才幡然醒悟,连连向悟空称谢。
不多时,太阳高照,驱散了晨雾。
四人连忙将湿透的经书搬到高崖之上晾晒——那晒经的石头,至今仍在原地留存。
随后又把湿了的衣衫鞋袜也晾在崖边,众人或立或坐,或在崖边活动筋骨,只等经书晾干再行赶路。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正将那些从通天河里捞起的经书、衣物一一摊在石崖上晾晒。
午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经书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带着水汽的纸张散发出淡淡的墨香。
不想山坳里,转出几个打渔归来的汉子。
其中一个眯眼瞅了半晌,突然高声叫道:“老师父!你们可是前年打此河往西天取经的高僧?”
猪八戒正蹲在石头上拧着衣袍上的水,闻言猛地抬头,大耳朵一扇:“正是!正是!你是哪里人氏?怎会认得我们?”
“我们是陈家庄的!”
渔夫们放下肩头的渔网,脸上堆起热络的笑,“前年你们打从庄上经过,老猪爷还跟我们讨过吃食呢!”
“哦?陈家庄离此有多远?”猪八戒摸了摸肚子,眼里已泛起光。
“过了这道山冲往南走,约莫二十里地便是。”
猪八戒顿时喜上眉梢,颠颠跑到唐僧跟前:“师父!不如咱们把经书搬到陈家庄去晒!
他那里有屋舍可歇脚,有斋饭可果腹,再叫庄户们帮着浆浆衣服,岂不是比在这荒山野岭强得多?”
唐僧却摇了摇头:“还是在此晒干了便赶路吧,免得叨扰人家。”
几个渔夫见劝不动,便笑着作别,挑着渔网往南去了。
过了那道山冲,正好撞见陈家庄的庄主陈澄,其中一个渔夫连忙喊道:“二老官!前年替你家祭过儿子的那几位师父回来啦!”
陈澄正扛着锄头往田里去,闻言猛地顿住脚步,惊得眼睛瞪得溜圆:“你在何处见了他们?”
渔夫回头指着西北方向的山影:“就在那边山石上晒经书呢,离这儿不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