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说话,整夜整夜看大海时的模样。
那些年。
林克是少年忧郁。
罗宾是生活迷惘。
“……那时我们真穷啊。”
“是啊,连汽油都买不起,要去偷。”
“还有那条狗。”
“哈哈,别说了,别说了!”
跳跃的话题,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说的是什么,另一个人能准确接住,一如当年。
“罗宾。”
“嗯?”
“我一直想知道一个答案,你真的相信我当初承诺的那些事吗?”
“当然,我从没怀疑过这一点。”因为罗宾从来没佩服什么人,林克是第一个。
“谢谢。”林克说。
他当初承诺给罗宾一个未来,但被拒绝了,他后来也没死缠烂打,但终究心里扎着一根刺。
拒绝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相信,但我还是选择说不;另一种是你才16,未成年人的话我无法相信。林克不确定罗宾是哪一种。
所以他去纽约后,一直在用自己的办法赚钱。
父母不理解,明明家境优渥又在考大学的关键时期,为什么还要坚持那些“倒买倒卖,坑蒙拐骗”?这是什么怪癖?就跟他有一个家庭要养似的。
但林克就是那么做了,大概是强迫症吧,就是跟自己较劲儿。
如果说了做不到,那不就和那些看不起的人一样了吗。
他大一靠坑蒙拐骗的钱全款买了房,又转头把房子抵押了,拿钱投进股市。
如今罗宾的信任让他知道,坚持并非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