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下课铃,语文老师还没有把送东阳马生序的翻译给大家讲完,于是老师很自然地就接着讲了。
毕竟这是大课间,时间长着呢。
记完笔记之后老师又让大家下去跑步,只让他们跑两圈。
下节数学讲题,讲的是学案上做过的作业,就光是简单写了点过程就一整个黑板,顾清嘉用手挡了挡照在眼前的太阳,偏着头抄过程。
英语课让做课本上的题,顾清嘉有很多单词还没背,意思根本不记得了,刚掀开后面单词表,老师就注意到她的动作了:“写完你知道意思的再往后面翻,不要一上来就翻书,你记得啥啊?”
顾清嘉讪讪地合上了后面翻到了单词表的课本。
下午语文讲作文的时候老师倒也表扬了顾清嘉的作文,但她没有叫顾清嘉起来读自己的作文。
顾清嘉没在意,她写的作文不好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下一节历史课开始复习八上的内容,八上的一开始就是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顾清嘉每次都不是很忍心看到这一课的内容,或者说这一本书的内容。
这一本书近乎写满了中国屈辱的历史,她翻开这历史书,也确实写满了吃人二字。
她其实更想复习新文化运动那一课的内容,毕竟在看过《觉醒年代》之后她一直对那一段岁月念念不忘。
但期末考试不考新文化运动,顾清嘉也就只能去复习那两次战争的相关内容了。
下课之后顾清嘉拿着她的作文本去找老师了,老师也给她指出了她写作中的不足。
“你的情感太内敛了,考场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揣测你的想法的,他们都会想更快一点看完作文回家休息的……你这个选题的角度是挺好,但你写的真的很含蓄,这是独属于你的写作素材,和别人不同的写作素材。”
顾清嘉点点头,表示自己懂了。
懂这件事,和真的做这件事之间,顾清嘉总有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能写出来这件事,但情感表达……总是欠缺一点的。
回去之后就不允许她像林黛玉那般的多愁善感了,物理听写的时候顾清嘉很自信地将扩散作用说明的内容写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因为就坐在第一排,并且老师很关注,顾清嘉的答案刚写出来老师就有些生气了。
但她同桌也写错了,虽然不是同一个问题。